中国互联网行业竞争下沉 草根用户成香饽饽
为寻找新的增长点, 中国互联网服务开始垂青草根用户, 各家互联网公司开始争夺网络服务渗透率较低的中小城市的低收入人群。
本月早些时候,一名女子站在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商城的广告前。社交电商应用拼多多在那些不从阿里巴巴等平台上购物的人群中看到了商机。 图片来源:REUTERS
孔晓华是中俄边境附近一个小镇的中年历史老师,像她这样的人如今正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受欢迎的用户。争取像孔晓华这样的用户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竞争下沉,即争夺互联网服务普及率较低的中小城市的更低收入人群。
孔晓华去年进行了她的首次网购。她用一款名为拼多多的社交电商应用购买了衣服和墙面粘钩之类的家居用品。
孔晓华还开始在趣头条上消磨大量时间。这是一款内容主要基于人际关系、低俗笑话和社会新闻的资讯应用。该应用对阅读其内容的用户有小额金钱奖励。孔晓华表示,她通过浏览该应用上的数千篇文章和视频获得了人民币60元(约合9.5美元)的收入。她还发布带有红包的相关链接来介绍新用户注册该应用。
中国相对年轻的互联网产业却面临一个成熟市场的问题:即时消息、搜索、在线新闻和视频等高人气在线服务的用户增速已降至个位数。自2014年以来,中国每年的网民数量增速徘徊在5%-6%左右,仅略高于成熟经济体。
不同于许多发达市场的是,中国还有很多人没有上网。随着这部分人慢慢接触互联网,就会创造一个规模可观的新市场,如果能够谋得生财之道,各家互联网企业都可以从中分得一杯羹。
风投公司创新工场(Sinovation Ventures)合伙人汪华去年12月份在一次演讲中称,中国互联网正经历第三波人口红利。他说,第一波是最早用上互联网的那些人,第二波是受大城市的年轻人群驱动。
汪华表示,约一半的中国人还没有大量使用互联网,第三波人口红利就将来自这些人,而且他们通常掌管着家庭日常消费。
根据官方数据,中国14亿人口中仅有56%(约7.72亿人)使用互联网。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美国2002年网络渗透率就已达到这个水平。
互联网企业对开发草根用户的兴趣一直在增长,视频直播已经成功吸引中国工薪阶层,而目前网购的进一步拓展和各种新业务模式的出现正释放更多潜力。
尽管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BABA)旗下淘宝(Taobao)独霸电商领域,每月用户超过4亿,但仍有数量庞大的中国网民并不在淘宝上购物,这让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Shanghai Xunm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开发的拼多多应用看到了商机。
拼多多首席财务长Wu Shenyi称,该应用服务淘宝触及不到的人群,他们年纪更大,收入较低,生活在三、四线城市。
孔晓华就符合这个描述。她居住的绥东镇有约1.5万人口,位于中国最靠东北部的地方。她的月工资是人民币4,400元(合695美元)。她和丈夫两人的工资仅够每个月的开销,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两年前他们的独生子开始工作。她现在仍主要在实体店购物,因为她希望先看到摸到实际商品再付钱,而且阿里巴巴和京东上的大多数商品对她来说都太贵了。
为了提供低价商品,拼多多直接和厂家合作。该公司利用微信(WeChat)的威力组织团购。微信是腾讯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 0700.HK, 简称﹕腾讯)开发的一款社交媒体应用,用户数量众多,而且腾讯是拼多多的一个投资方。Wu说,只有订单多到一定数目,低价也可以卖,工厂才会生产并发货。
趣头条的创始人兼董事长谭思亮说,趣头条注册用户超过8,000万,其中70%以上住在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约60%的读者是女性。相比之下,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的数据显示,中国用户最多的两个新闻应用——腾讯新闻和今日头条的用户约三分之一来自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女性用户仅占27%。
上海基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Shanghai Jifen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开发的趣头条是一个阅读文章就能赚钱的平台,用户每阅读一篇文章或者注册新账号都能获得奖励。谭思亮说,他把这个奖励看成一个给阅读增添兴趣的游戏,每个用户每天获得的奖励限制在1角钱左右(不到2美分)。
这种商业模式也引起了其他公司的注意。包括共青团下属一家企业在内的诸多媒体公司都在尝试效仿趣头条。上周淘宝推出了一款名为“淘宝特价版”的新应用,许多功能与拼多多惊人地相似。
媒体评论人士对拼多多和趣头条进行了猛烈抨击,指责这些应用利用了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这些人说,拼多多上的产品质量差,趣头条上的一些文章内容粗俗且标题党泛滥。
拼多多的Wu说,公司严格控制质量,对商品和交付时间不达标的商家予以处罚。谭思亮说,趣头条会确保发布的内容符合政府规定。
谭思亮还表示,中国很大,不同地区的人对内容的品味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