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吃饭砸锅?澳大利亚该认识到对华错误了(图)
撰写:纪澜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5月21日参加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G20外长会。既然是外长会,各国外长免不了沟通下感情,就两国关系交流一下意见。
中国外交部5月21日一口气发布了王毅会见九个国家外长的消息,其中包括英国外交大臣约翰逊(Boris Johnson)、德国外长马斯(Heiko Maas)、沙特外交大臣朱贝尔(Adel Al Jubeir)以及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Julie Bishop)。
王毅与毕晓普的会谈很有意思。根据中方通稿,王毅是“应约”会见毕晓普,王毅在会谈中也特意强调了这一句,称“今天应约同外长女士在G20会议多边场合见面”。
王毅(中)与毕晓普(右)的会谈是话里有话(图源:Reuters)
在中国外交辞令中,“应约”通常是一方主动提出要求后,另一方答应。比如,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有关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通话通稿,十有八九是“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再比如,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会面或者会谈,通常也是“习近平应约与安倍会面”。外交辞令背后折射出的是某一方主动搭话另一方,是一方有求于另一方。王毅还提到与毕晓普的此次会面“并不是正式的双边会谈”,这就相当于给两人的会面“降格”。
今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Malcolm Turnbull)还喊着“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怎么毕晓普还主动寻求与王毅会面了?澳大利亚媒体有关“中国威胁”“中国渗透”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澳大利亚还专门宣布改革反间谍法和情报法,怎么毕晓普在与王毅的会面中专门澄清澳大利亚国内媒体的负面报道不准确、不代表澳大利亚政府的立场?澳大利亚之前发表的外交白皮书、力推印太战略仍被解读为是要遏制中国,可毕晓普提到“中国的发展是重大机遇而非威胁”,怎么澳大利亚又欢迎崛起的中国了?
澳大利亚近半年来在国际和对华问题上的“折腾”的确影响了中澳关系,有关“中国威胁”的言论被北京直指“无稽之谈”,连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澳大利亚通常都会派出高官与会,但外界吃惊地发现,今年澳大利亚却无人现身,之后,有媒体爆料中国拒绝给澳大利亚高官签证。
王毅在与毕晓普的会谈中也提到了这些问题,甚至不客气地直接称“由于澳方的原因,近来中澳关系遇到一些困难”。当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是经贸关系作为基础,中澳关系也是如此,中国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澳大利亚的“躁动”很容易得罪“金主”,毕晓普向王毅澄清立场就是要平息北京的不满。
特恩布尔(右一)在2017年11月的APEC会议上与习近平(右二)开心自拍(图源:AFP)
澳大利亚选择向北京力证自己希望与北京交好,还是因为形势比人强。印太战略原本有遏制中国之意,结果美国并未提出明确的印太战略,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4月访华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了战略沟通”。
日本也在积极寻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国总理李克强刚刚结束访问日本,安倍还在寻求实现今年的访华之行。至于南海局势,在南海仲裁案结果出炉至今的两年多时间,局势已经趋稳。美国宣布对中兴制裁后,澳大利亚也紧随其后,没想到,特朗普主动称要解除对中兴的限制,中美在贸易战问题上偃旗息鼓。显然,在抗华问题上,澳大利亚成了“孤家寡人”。
澳大利亚原本希望为美国打头阵,特朗普“雷声大雨点小”的动作让澳大利亚也不得不在抗华上虎头蛇尾了。
但还是要看到,澳大利亚并不甘心,毕晓普还是在与王毅的会谈中提到了南海问题,称将与中国就南海问题进行“持续、广泛的会谈”。
澳大利亚仍在反复,它还是没有认清自己在中国战略中的地位——只是一个旅游、留学和矿产资源来源地。中国犯不上要和澳大利亚有战略冲突。先是搅局中澳关系后又修补两国关系,澳大利亚吃饭砸锅姿态难道不尴尬吗?难道不有损自己在国际上的形象吗?吃一堑长一智,所谓枪打出头鸟,澳大利亚也该好好吸取这次的经验。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