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香港朋友,唠了点交心嗑:见识真的很重要(组图)
今天,我不讲严肃内容,就聊几个自己和香港朋友们的故事。
我发现啊,国外留学、工作的大陆人,大都会认识挺多台湾朋友,但认识的香港朋友,就少很多。
语言,是一个问题。
你看,我一个纯“中国北方人”,虽知道「宫廷玉液酒」的价格是180元,可我并不会说粤语啊。
然额,你再想下,东北话和台北话交流的画面,是多么和谐:
“你嗝nǎ飞来滴?” “台北桃园机cǎng” “吼~”
东北大汉都变温柔了。
所以,香港人给我的初印象就是:只能用英语对话。说起这个,真是我当年自卑的源头。
怎么回事呢?
1. 见识和自卑
我最开始,认识「原生」香港人(没来过大陆,父母也不在大陆),是当年去德国交流。
这是一个学习活动,各个国家的人都有,而我,是第一次出国,也是我第一次知道自己是,真土B。
报到的晚上,学校安排,去慕尼黑的啤酒馆吃大肘子。
第一次见到英文菜单,我直接:???
而旁边的香港人,已经和欧洲同学,聊起“这个啤酒馆400多年了,歌德等历史名人都来过”这种高级话题。
—— 当然,这是同行的大陆同学,勉强翻译给我的。
当他们甩出各种词,对食物和酒夸夸夸的时候,我只能说一句:
this is good!
再后来的日子,就更尴尬了。
我看着他们在课堂上,跟老师用英语尬聊,我却只能微笑,装作听得懂的样子。
学校带我们逛博物馆的时候,我更SB了,全程,只听懂了“茜茜公主”,因为发音和中文一样。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英文还是进步了。
我知道了,让人再说一遍,不用说“pardon?”,直接说“say again?”就行。
不过后来,我们慢慢成了朋友。
他们会教我,比如detergent这个词,就是一起洗衣服的时候学的。
我也会教他们,比如C++里怎么传值和指针,怎么Debug。
同行的大陆女生丢了行李,还全都靠香港朋友打电话叫警察,搞定一切。
走的时候,我们合影:we are family。
他们说,之前不认识大陆人,没学好普通话,现在认识了我们,有理由学好了。
我说,那以后再见,到时候,讲普通话。
这第一次的出国,我增长了见识。
知道了自己很土,知道了自己英文不好。
但关键的是,我还知道了,我也很强啊,最起码,能徒手Debug。
见识过了,知道哪里差了,也有信心了。
我回去,就努力学英语呗,学英文版专业课,跟读托福真题,听科学美国人60秒。
一点点的,我发觉:不就这么点事儿嘛。
再后来,我就去北美留学了。
2.见识和自信
上周,我的新书《硅谷思维》上市,没想到,我收到了Kelvin的微信晒单。
他说,“我在国内,在深圳呢,所以能买到”。
不过我觉得,这小子的另一句,绝对更关键,“什么时候来呀,我搞的可好了。”
这哥们,是我在北美实习的时候认识的。
虽是香港人,但普通话说的贼溜,跟老爸在大陆发展也有关。有一幕我印象特深,当初我俩聊闲天,我提到,我们学校的校徽,是一种鸟,叫做Martlet,它其实没有脚,而只是一簇羽毛。
它起飞之后,就不能降落,直到死亡。这是学校在告诉我们,要终身学习。
Kelvin沉默了,说,这「无脚鸟」般的生活,在香港还真有,叫做:手停口停。
忙碌一天,只为了能吃饱饭,交齐房租,甚至有人住在「棺材」和「笼子」里。
之后,我俩就唠了很多交心嗑。
他给我讲了超多,香港普通人的生活:大学难上,工资不高,物价很贵,房很难买。
Kelvin还提了一句:关键,很多事情,普通人没见识过,不知道有「广阔天地」。后来,在美国工作一年后,他回国创业了,跟我讲,在深圳「大有作为」。
因为他爸见识过了,所以他也见识过了,这份见识,让他有了足够的自信。
这份自信,我懂,跟我当年一样,见识过了,内心就强大了。
真的,有时候,你遇到困难,可能只是仅仅知道,世界上还有option-B的存在,即使具体是什么还不知道,但这就够了。
3.见识和拼搏
后来我真的去了香港,在那转机,时间蛮短的。
没见到德国认识的香港朋友,但我从他们发的语音就知道,普通话还是一般,倒是我的英文更溜了。
偶然地,认识了另一位香港人Kobe,让我印象深刻。
他是学机械工程的,当时就跟我说,大陆真好,学机械的,毕业可以去研究火箭卫星,造大飞机,最起码可以造手机。
而他,只能在香港做… 塑料。
Kobe跟我说,塑料在香港的制造业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年李嘉诚就靠造塑料花起家。
如今,香港的注塑机也是全球有名的,在92% GDP都来自服务业的香港,是仅存不多的制造业硕果。
我当时才发觉,这不,「原生」香港人也会羡慕大陆嘛。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在FB上找到了他 —— 虽然已经八百年不联系了。
果不其然,他过了一周才回复我。
超级逗,他上来就跟我摊牌,说这帮小孩子上街,真是归因谬误,再加上对一些事情的“心诚则灵”。
我这才知道,Kobe已经不在香港了,和Kelvin一样, 也去了深圳,在做电子制造。
理由很简单:见识过了,才知道什么是,该拼搏的方向。
但行动可不简单,告别香港,告别过去,开始的时候,超不方便,直到去年政策更新,才终于有了「身份证」。
现在的他,每天在大湾区里跑,忙上忙下,他终于觉得自己学的没有浪费,这才是真的“全球供应链”。
4.
见识和底气
我最近,也跟大陆的朋友们闲聊这些,发现Cathy的一段话说的特别好,她也发在了自己的FB上。
我和Cathy都一样,都有着中西的教育背景,也都在世界各地打拼,也都发现,我们是幸运的。
幸运在,能搭乘了,一辆快速的全景列车。
“父母们经历了,中国从「什么都没有」到「什么都有」的巨变,所以对这个国家充满自信;
而我们从记事儿起,就成长在中国「什么都有」的环境下,所以自然而然,也对这个国家充满自信。”
是的,我们见识过,经历过,所以相信。
“父母那代人,因为「自卑」而走出去看世界,而我们这代人,因为「自信」而走出去闯世界。”
我发现,年轻一代,心态真的不一样了。
他们更幽默,知道会在学校墙上回复表情包。
他们更团结,知道要自发合体成为合唱团。
他们更文艺,会唱《过火》和《世上只有妈妈好》。
他们更严谨,知道CNMB之后再喊“叫爸爸”。
但重要的是,他们更有见识,更有自信,更有底气。
最后,希望你,无论身在何地,都能增长见识,都能拥有这股把握未来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