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移民是一种生活模式,没有完美的选择,同样也有遗憾!
很多年前,我还很小的时候
村里有几个南洋回国探亲的老人
那时候别提有多热闹
周边的邻居都凑到人家家里
那些人被统称为南洋客
是早期出国在东南亚打拼赚钱的一群人
再后来,有一些亲戚家孩子出国留学让人羡慕不已
而如今,再次返乡的华侨
并非从前那么风光而海归,也逐渐的普遍出国,已经是件非常寻常的事情
中国人出国旅游的数量每年有上亿人次
每年在国外的留学生数量更超过了百万
出个国不再是什么稀罕事
听过不少人感叹
时代真的是不同了啊
悉尼China town
过去有句话说
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阐述的就是当时很多人出国求发展的意愿
而如今和不少想移民
以及已经移民的人交谈
你会发现
过去出国是求发展,留国内求稳
而如今则是留国外求稳,回国才是求发展
澳洲的中国社区
最近有个国内小伙伴来澳洲
到墨尔本的时间正好是下午
我在city帮他订了个酒店让他休息了一下,晚上带他去city吃饭他在市区边走边看,忽然间疑惑道咋这墨尔本市中心我看到的亚洲人比老外还多?
接着又指着沿路店铺的各色中文招聘惊叹不已“这和我想象的西方国家完全不同啊!,咋都是中文的!?”他连忙拍了好多张带着中文招牌的照片发了张朋友圈问道:“知道我在哪吗?”
墨尔本China town
这些年澳洲的华人越来越多四处的中国商铺的确是越来越多就算市中心的租金再贵华人也会一一拿下澳洲似乎已经完全阻止不了中国人了
吃完饭朋友更惊奇的说“哇靠!这边居然连微信和支付宝支付都有!”他发现了餐厅前台的扫码标识吃惊的合不拢嘴
第二天我带他去了墨尔本最大的华人区Box hill逛了一圈之后他叹:这里和中国有啥差别?就算是个不懂英文的老妈子在这也完全能自由生活啊!
墨尔本Box hill centre
整个Boxhill华人区一眼望去基本上90%都是中国面孔老人、小孩、年轻人
周围几乎清一色的中国餐厅和商店四处都是中文的交谈声商场、银行、诊所里的工作人员也大多是中国人这就是非常写实的澳洲华人社区景象的确,在这里不需要用到英文也能生活自如
悉尼华人区Hurstville
澳洲的华人喜欢抱团居住除了市区之外已经延伸了不少华人社区这些社区居民主要以华人为主当地的中国背景新生儿数量也远超当地人
以悉尼为例。红色区域:华人移民新生儿比例占该区最高。
中国X的渗透
中国人、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语言、中国的饮食已经逐步在当地扎根。
澳洲各地每年都会举办各类的中国节活动。当地官员均会出席活动,而且同样吸引了大量的当地民众。
据2017年的数据统计报告,中文普通话更是成为了除英文之外的第二大语言。澳洲多地从幼儿园开始就有不少学校开始普及普通话兴趣课程。
各大商场里面的商店也频繁的开始使用中文标识,以方便和吸引大量的中国客户。
有个经常出差各国的朋友说,在澳洲吃到的中餐,可以说是所有西方国家里最正宗的了。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那里的中餐吃起来都没有澳洲的中餐够味。
尤其是澳洲的川菜、火锅和粤菜,和国内的相比几乎无差。某种意义上来说澳洲的华人在这方面是更幸福的。
中国各类餐厅在澳洲越来越多,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式的,普及非常快。国内很多知名餐饮品牌也陆续登陆。
很多还没有来澳洲的朋友经常问一个问题:去澳洲要带什么呢?有人甚至想要带上火锅底料和辣椒酱。但事实是基本上这些东西在澳洲都能买的到!而且多到你想象不到!举个栗那个让全中国男人欲血喷张的女人
老干妈
在澳洲所有亚超随处可见!还有我们小时候吃过的大白兔,澳洲超市都可以买到!
更别提国内近年才火起来的饮品茶小生也能在澳洲超市见到!
刚来澳洲的朋友在澳洲超市看到这些东西时心中难以平静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国外怎么会是这么的"接近"中国呢?平时自己家门口小卖部能买到的东西居然在澳洲也随处可见
像茶小生一样的例子有很多当地的亚洲超市、甚至是西人超市也热衷于引进相关的中国产品因为华人消费力极强而且喜欢自己的饮食和文化应证了澳洲这边接受中国的东西有多快
国内的新式奶茶饮品、麻辣烫很快进入澳洲市场
只要国内火的东西一样很快就能火到澳洲
这一年来在澳洲新开的奶茶店和麻辣烫真的不计其数
人民币移动支付在澳洲也是逐渐铺广到了当地人的商铺
移民只是一种生活模式
对于很多新移民来说移民只是一种生活模式这和崇洋媚外一点关系都没有一个移民的朋友说过他从留学到毕业再到开始工作、生活从学生时代到进入社会都在澳洲完全习惯了一种生活和环境这个时候回国反而是陌生的国内节奏太快了,怕不适应。
这其实和国内很多人在外地上大学接着留在当地工作生活一样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家乡只是为了生活而已一种生活模式适合自己的一种选择
移民也有遗憾
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模式其实也有很多遗憾的地方
很多情侣因为不同的选择分道扬镳
很多人因为在国外工作不能常伴家人左右
有时候在国外受了委屈只好自己承受
想起了家乡某个小店的美食只能等回国的时候再去品尝
有时候还要承受国内人的不理解
在国外,不是崇洋媚外
虽然和家乡很远但我们都知道自己永远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