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声音要被听到!”澳洲史上最大规模华人大选民调,即刻参与 >>
来到五月,一年一度的“春招”也即将进入尾声。
在陈洁仪所在的校友群里,最近“找工作”成为讨论热度最高的话题。尤其是每次有人顺利拿到“offer(录取通知)”晒到群里的时候,都会涌上一群人急着询问相关攻略。眼看“春招”就要进入尾声,还没有成功“上岸”的陈洁仪心里不免有些慌张。
学习数字资产与媒体管理专业的陈洁仪在今年1月底回国。与一些提交了毕业论文之后就回国参加“秋招”的同学不同,她抓住工作前最后的一点空闲时间与几个朋友游玩了欧洲,在参加完毕业典礼之后才回国找工作。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囿于疫情和今年的就业形势,她的求职之路并没有预想的那样顺利。
自春节过后,陈洁仪大大小小海投了四五十家公司,参加了十几个企业的笔试、面试。在落选了几家心仪的公司后,陈洁仪又拒绝了两家薪资与她预期有差距的offer。如今,摆在她眼前的选择已经十分有限。
在校友群里,与陈洁仪面临同样窘境的留学生不在少数。他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状,海外镀金的光环正在失色,与留在国内学习的同学相比,他们就业的优势正在减少。
“海归”光环失色,留学生失去用人单位青睐
智联招聘近期发布的《2021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下称《海归就业报告》)显示,83.1%的海归认为在国内求职难度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高校毕业生期待进入的行业或公司门槛正在变高。一位任职于人工智能公司的HR告诉记者,由于公司刚刚起步,急需具备经验或业务资源的人才来带动业务发展,因此更倾向于社招而非校招。具体到应届毕业生招聘,也更倾向于有过长期实习经验的学生而非初出茅庐者。
《海归就业报告》显示,国内海归优先的职位数持续减少,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同比减少25.4%、23.5%、0.4%。分企业类型来看,2021年,往年容纳留学生就业占比超过一半的民营企业提供的海归优先职位数同比减少2.3%,股份制企业、国企提供的海归优先职位数同比分别减少8.7%和3.6%。
缺乏实习经验成为国外留学生最大的短板
相比国内高校毕业生,缺乏实习经验成为国外留学生最大的短板。尤其是一年授课制的研究生,很少有相关企业实习的经验。此外,各个国家对于留学生的打工时间也有一定的规定。如澳洲要求法定打工时间一周不得超过20小时,这也让留学生很难有机会在读书的同时获得实习机会。
作为一家大型科研机构的招聘负责人,黄莉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自己从事招聘工作已近10年,该企业对于留学生招聘的门槛一再提高。10年前同等条件的留学生,如今可能连简历这关都过不了。
“过去留学生相对较少,大家对国外院校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如果应聘者有海外留学的经历,肯定是会加分的。但是近年来,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多,海内外信息的互通,我们对留学生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很多。”黄莉表示,以她所在的机构为例,现在招聘海外留学生不仅要看该学生毕业院校的国际排名,还要重点考察学生论文的完成情况。对于顶尖院校毕业,有一定研究成果的海外毕业生,在市场上仍然是十分抢手的。
“其实就和我们招聘国内毕业生一样,优秀的人才仍然是很吃香的。只是过去我们比较迷信‘留学’这件事,现在相对变理智了。当然,如果是很优秀的海归,我们开出的条件还是会相对优渥一些的。”黄莉说。
归国留学生增多,就业“内卷”愈发激烈
国家发改委直属事业单位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报告估算,2021年海外留学生学成回国人数首次超过100万,在所有留学生中占比达到84.74%。此外,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创历史新高。
百万归国留学生,与千万国内院校毕业生,几乎同时涌入就业市场,就业形势严峻可见一斑。
“求职市场的海归竞争真的是越来越卷了。”陈洁仪对记者说。出国之前,她曾经对国内就业市场的薪资做了一个基本调查和研判。一般来说,海外留学生的薪资会普遍比国内毕业生的薪资高一些。尽管如此,与出国留学付出的高额学费和生活费相比,这份薪资也只能说差强人意。但是从她今年的面试情况来看,留学经历并没有在求职或者薪资谈判上带来任何优势,因为竞争同一个岗位的对手里,十之七八都是留学生。
“过去大家比留学经历,比外语能力,比课外实践和奖项。现在都是留学回来的,开始比学校排名,比名校经历,甚至开始比专业排名。真是太疯狂了。”陈洁仪感慨。
刚刚入职山东一家高校不久的崔子健对此深有同感。今年已经36岁的崔子健主要研究信息工程相关的领域。在英国一家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博士毕业后,他在那里担任了7年教职,最终决定回国生活。手握数十篇SCI论文的崔子健没有想到,在应聘国内大学教职时,他遇上了比在国外更多也更强的对手。
崔子健对记者解释称,应聘高校和应聘企业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近年来,为了吸引海外人才归国,不管是高校还是各个省区市,都出台了很多人才引进计划,包括优秀人才评比等等。是否能纳入引进计划,或者评比上海外优青,对于入职后职称的认定、研究基金的归属以及相关科研项目的竞争都有很大影响,因此竞争十分激烈。
“尤其是近两年,一方面回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回来的优秀人才也越来越多。如果换成5年前,评比门槛哪有现在这么高。”崔子健不无遗憾地表示,自己应该早两年下定决心回来。
航班受阻,留学生“绕着地球”回国就业
对于另一部分即将踏上归程的留学生来说,眼下挡在回国就业前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抢不到,也买不起回国的机票。
目前已经拿到国内一所高校助教录用通知的薛敏向记者表示,该校给自己限定的最晚入职时间是7月。从2月中收到通知的那一刻起,她就马不停蹄地在网上抢起了机票。由于直飞航班熔断,只能选择在欧洲转机。在经历了好几次付款失败后,薛敏成功预订到了4月底由伦敦转飞德国法兰克福再飞上海的航班。
没有想到的是,临近出发前一周,薛敏收到了航空公司的通知,该航班因疫情触发熔断机制从而取消了。
“我当时已经和中介谈好了退租的时间,很多生活用品也都在二手市场卖掉了。没有想到航班突然取消,幸好中介和房东愿意通融,又给了我几个月的续约时间。”薛敏在无奈之下又回到了“绕着地球找机票”的状态。最终,薛敏以58000元人民币买到了6月底经芬兰赫尔辛基回国的另一个航班。而在往年,这样一张转飞的机票只需要5000元左右。
薛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目前相关部门出台的规定,搭乘回国航班需要持有驻始发国使领馆核发的绿色健康码。
为了申请这一健康码,她需要在起飞前48小时内在指定机构分别进行一次PCR和Igm核酸采样检测。以英国留学生最常选择的王药师诊所为例,完成一次这样的双检需要近3000元人民币。再加上回国的酒店隔离费用,此次回国,光在行程上的花费就已经接近10万元人民币。
对于薛敏来说,眼下最让她焦虑的是自己能否在6月底顺利回国。由于英国没有直飞国内的航班,她不得已选择了经由第三国转飞的方案。但即使机票在手,也不能保证她一定能登上这班航班。如果第二航程由于疫情原因再次熔断或者英国—中国的直飞航班恢复了,她的这张机票仍然会分分钟被取消。
“根据目前公布的政策,驻各国大使馆都不再为始发国有直飞赴华航班的人员发放健康码。
也就是说,一旦中英直飞航班恢复,驻芬兰大使馆是不会给我发放健康码的,我仍然登不上从赫尔辛基起飞的飞机。”薛敏告诉记者,录取她的高校已经一再确认,最多只能为她宽限到7月底。如果再遇上航班取消,她将失去这次录取机会。
即将从多伦多大学完成博士学业的李元龙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从4月份开始,他已经通过了国内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三轮线上面试。最后一轮面试的时间定在了6月,对方提出了希望他毕业后回国面谈的要求。在眼下不超过40%上座率的限制下,一张回国机票不仅昂贵,且还会面临在登机前一秒被取消的风险。
李元龙向记者坦承,动辄五六万一张的机票让他有些望而却步。眼下他已经拿到了就读大学实验室研究员的资格,他开始犹豫自己要不要回国去争取那份他心仪了很久的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