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 vs 垃圾 | 南澳美术馆之乱评
南澳美术馆(Art Gallery of South Australia)开面比新州美术馆小,不过建筑样式看上去差不多,粗粗看一遍里面传统的绘画部分很快的。如果你喜欢看阿德莱德典雅和文化的那些部分,就来北大街(North Terrace)就好了,连西边一头的火车站大厅和通道都很腔调。
美术馆里的标牌解说搞的不太够,这也是澳洲大部分美术馆的问题,我强烈要求标注中文,哈哈。但是每个画家出生年份和出生地,死在哪里和那年死的,都标注的很清楚,有些标牌没有发现死亡日期,我就很着急:“工作人员怎么遗漏了啦?”后来才醒悟过来,人还没去世呢。
下面乱评几幅,都是我看过有印象的。
虽然她穿着衣服,是我认为馆里最美的女人,昂头斜眼看着你的样子在那个“装逼:这个的词汇还没有发明的年代,叫做纯真。画家看着就是随便铺铺,都没有涂满画布,这不叫粗燥,而叫做笔意,对画家来说就是画完了。
左边是美术馆买入的第一幅收藏品,叫做evening shadows,画的是南澳Murray流域的土著生活。因为画的太写实,这幅画成为老师教学生画画的标准模版,后世照片和明信片的传播让这幅画成为澳洲被临摹复制的最多的作品-超过400幅。这个画家本人就自己复制自己10幅。
右边那幅就是美术馆新买的的,让大家找不同。虽然这是美术馆里最受欢迎的作品,不过怎么看都很像二元店里的行画,嘻嘻。
这是一组motherhood的作品,非常赞,最左边的the holiday group是大名鼎鼎的澳洲肖像大师George Lambert(其实他是俄国人)画的,那个姿态,群像啊。中间那幅是也是澳洲牛人George Coates。中间偏左的那位女士那件大衣也很不错。
下面是美术馆里最震撼的两件作品,第一件我起名为天网,还是血色的,I will be back! 第二件是扎小人,那个针灸的密集程度,在古典艺术厅里和那些酱油调子平和气氛里好触目惊心。
悉尼大桥,当时还在建造中,女画家Dorrit Black是澳洲最早的现代主义选手,因为她画的东西都很方块,颜色也艳丽,注意下悉尼港海水的颜色,如同珠宝一样华丽,所谓的shimmering peacock。我用过这幅当公众号文章封面。
帅小伙是George Lambert的儿子Maurice,因为爸爸是大画家,儿子就经常成为画中人,Maurice后来成为雕塑届的大拿。这幅肖像是儿子19岁做雕塑学徒的时候父亲给画的,非常好看,干干净净的笔触,精湛的技艺在画布上传世。
最右边那幅是弗洛伊德画的,油画,完全没有颜料的堆积,但是仍然很厚重,原来弗洛伊德也能画的那么精细。
逛完美术馆就收到Jetstar再次取消航班的通知,这里严重吐槽下这个中文名字叫做捷星的本地廉价航空,这次阿德莱德之行从出发到回程,随便改航班时间两次,随便取消航班两次,他们的广告词应该改成五个大字“就是不靠谱” 才对!估计Jetstar不会觉得有什么内疚和抱歉的,他们的经营理念就是“要便宜就请承受各种drama”。后疫情时代,请珍惜时间,远离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