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华人小姐姐:我在新西兰最穷区当老师,全校只有一个华人学生...(组图)
本文转载自发现新西兰,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奥克兰南区初中Manurewa Intermediate School是很多华人家长和老师都避之不及的“烂学校”。
这里的学生50%是太平洋岛裔,37%是毛利人,华人学生只有1个。
这些初中生个个体格健壮,“问题少年少女”数不胜数,在这样的学校任教是绝大多数老师的“噩梦”。
然而,26岁的华人女生Faith却主动选择留下来。
Faith老师(二排左1)是学校唯一的华人老师
她相信教育的力量,想要帮助Manurewa Intermediate的孩子冲破贫穷和犯罪的桎梏,飞得更高更远。
01
被奥克兰南区的贫穷状况震惊
2008年,11岁的Faith随父母来到新西兰。
刚小学毕业的她不明白父母为何要抛下国内安稳的生活,漂洋过海来到这里。
上课听不懂,下课没朋友,她想念国内的学校,想念小伙伴,刚开始的小半年,她经常偷偷哭。
这里的生活比起国内大大降级,父母开始做小生意,忙到没有时间顾及她。
生意刚起步的时候尤其艰难,家里一度陷入窘境。
“记得那时候我连坐公交的钱都拿不出来,每天走路40分钟去上学,风雨无阻。”她告诉发现君。
为了帮父母减轻经济压力,她14岁开始打零工赚钱,16岁开始辗转于各个行业做兼职,同时学习也不能落下。在中餐馆打工的时候,切伤、烫伤都是家常便饭。
从打工赚钱到大学选专业,大事小事Faith都是自己做主。父母给予爱和支持,但不会干涉太多。
上大学以后,她从未跟家里要过钱。
“学费贷款,生活费自己赚,想去哪里玩、想买什么,都是自己赚钱。”她说。
这样的经历让她非常独立,用她的话来说,26岁的自己甚至“格外老成”。
“也许就是因为这些经历,很多时候,我能跟班上的困难学生产生共情。”她说。
26岁生日的Faith
“我从小就是同情心爆棚的人,家里都是我收养的动物,看到别人的悲剧故事就会哭。”她说。
2018年,她在慈善组织做志愿者,第一次直接接触到奥克兰的贫穷。
戒毒所、少管所、孤儿院、流浪汉聚集地,这些对于从小在中区长大的她来说难以想象。
虽然小时候家里经济紧张,但是Faith的父母对她从未吝啬关心和爱,相比之下,这些贫困区的孩子面对是真正的“贫穷”——精神和物质。
她很希望能够做点什么,真正帮到这些孩子。
最后,她决定相信教育的力量。
02
一群“用爱发电”的老师
按照新西兰教育部的评估系统,满分10分,Faith现在工作的初中Manurewa Intermediate是一所“1分校”(Decile 1 school)。
这个打分是根据学校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和贫困程度来衡量的。
因此,“1分校”表示该校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比例最高,“10分校”则相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最少。
Manurewa Intermediate很多学生都来自奥克兰最贫困、犯罪率最高的社区。学校生源差、破事儿多,问题儿童大一堆,家长不管不顾的现象太普遍了。
这里有母亲呼朋唤友、烂醉如泥,为了保护弟弟妹妹不能来上学的学生;有想做卡车司机、却被黑帮父亲强迫做接班人的学生;有喜欢画画、却被母亲教竖中指、讲脏话的学生……
Faith老师(二排左1)
他们被贴上不学无术的标签,没有被任何人期望过,包括自己的父母。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黑帮、斗殴、吸毒、性侵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学校是他们唯一的避风港,老师的关心可能是他们能得到的唯一关心。
一开始,让Faith决心留在Manurewa Intermediate任教的原因,是校长。
“好的童年记忆可以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所以老师的工作就是为他们创造美好的童年记忆。”当时校长这么告诉她。
校长曾经在奥克兰的10分学校工作,生活十分滋润,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后来,他接手Manurewa Intermediate,当时学生打群架、污言秽语都是小事,他甚至目睹过一张课桌被学生从教室窗户扔出来的场景。
接下烂摊子,校长开始“招兵买马”,渐渐地,手下聚集了一批和Faith一样“用爱发电”的老师。
03
逐渐打开学生的心房
但是,在这样的学校工作,不是仅靠情怀就能坚持下来的。
江湖上流传着一句话:Life is hard, Rewa is harder。
跟学校太平洋裔和毛利裔的老师比起来,Faith的教学之路坎坷得多。长着中国面孔的她注定很难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能不能打破文化的阻碍,成为他们的一份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听不听话,家长配不配合。
“他们会觉得,你跟我们完全不一样,你也不会真正在乎我们,顶多教一个学期就走人。”Faith说。
为了鼓励学生勇敢上台,Faith在全校师生面前唱歌
刚开始,Faith教一个体育特长班的数学,这些学生压根看不起这个身材娇小不怎么运动的老师。
“我其实是学校最矮的老师,很多学生都比我高。”Faith笑道,她早已对身高的讨论免疫,经常自嘲。
学生们的调皮超乎她的想象,精力过于旺盛的男生,不停地挑战老师耐心的女生,让她疲惫不堪。
有一次,一个男生直接骂她“f*cking b*tch”,她强忍住眼泪,把学生们叫到一起,直接表达了内心的感受:“I don't deserve this, we should respect each other”(我不应该被这样对待,我们需要互相尊重)。
后来,骂人的男生向Faith道歉,但她明白,学生们心里还是对她这个老师不服气,她需要改变教学方式。
体育班学生精力充沛,人也聪明,但他们不会尊重除了教练以外的人,除非你特别酷。
于是她为这个班另外编了一个教案,不逼他们完成作业,但是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得到额外辅导。
一下子,孩子们的好胜心起来了,大家开始比赛谁做的作业多,正确率高。
她开始放松地和学生开玩笑,面对最皮的男生,她会勇敢地用更狠的笑话怼回去,和女生则用聊天拉近了距离,她成了学生眼中“很酷的老师”。
和学生在一起
“不是一定要对学生凶,要真的让他们了解你这个活生生的人,让他们知道你也愿意了解他们。”
“大多数学生家庭比较破碎,我是他们动荡的生活中唯一一个不变量,所以每天用笑容迎接他们,对于他们很重要。”Faith如是说。
Faith收到学生的卡片
一次她跟学生讲到中国淘金者的故事,刚开始一些男生还因为种族歧视的词在偷笑,随着故事展开,当讲到19世纪的中国劳工为了更好的生活,来新西兰淘金却永远见不到国内的家人时,大家都安静下来,情绪敏感的学生还抹眼泪了。
Faith用家族、血缘、祖先这些主题,让毛利和太平洋岛裔的学生跟华裔产生了共情。
讲完故事放学之后,一个班上非常顽皮并且经常开小差的男生突然走过来和Faith说:“老师,你知道我是被领养的吗?”
至此,学生对她打开了心房。
04
难搞学生背后的故事
Faith发现,每个看似“难搞”的学生,背后可能就是一个破碎的家庭。
她刚接手学生Alex(化名)的时候,这个高大魁梧、满头卷发的汤加男孩看起来就很难管教。
Alex的家庭非常困难,3年前他亲眼目睹父亲被黑帮枪杀,母亲中枪重伤住院。
这个事件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意志消沉走不出来。
在“我希望让老师更了解我”的信中,他告诉Faith:“我没有爸爸,我爸爸去世了,距今3年零3个月。”
黑帮父亲和基督徒母亲,这种巨大的撕裂感让Alex极其在意是非黑白。
之前的老师告诉Faith,Alex曾经因为性别健康课的观念和圣经不同而直接在课堂上和老师激烈辩论。
Alex每天都看起来很开心,在画画的时候却经常画着很深奥的东西:比如眼睛。
他用幽默来掩饰破碎敏感的心灵,受到触动后也会默默哭泣。每天的打打闹闹好像都在掩饰着内心一些别人无法触及的地方。
05
“谢谢你做他的老师”
Faith一点一点挖掘Alex身上的闪光点——他非常勤奋,每天第一个到校,成绩好口才好,乐观开朗,会开玩笑,聪明有想法,做事情的时候有着一股与年纪不符合的稳重。
Faith会让Alex帮自己做一些小事,他乐乐呵呵地去做,享受被需要的感觉。
家长会上,Faith给Alex写了一封信,鼓励他:你很优秀,你一定要成器,让你妈妈为你骄傲。
Alex听的时候哭了,却不愿意被人看到,一直用衣领挡着脸。
最终,他没有让所有人失望,毕业的时候拿了4个奖,他的妈妈在台下看着他,不停抹眼泪。
Alex领奖的时候
他的妈妈找到Faith,跟她说:“一直以来我们家族都没受过什么教育,没有人能坚持上学,更没有人像他这样努力,他是第一个打破这个圈的人,谢谢你……成为他的老师。”
Faith在小红书分享Alex的故事
后来,Alex如愿去了高中,未来,他还想读大学。
Faith觉得,这就是坚持在所谓的“烂学校”教书的意义。
06
更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来
今年,新西兰总理Christopher Luxon访问了Manurewa Intermediate,让学校小小地火了一把。
“我们学校现在有点出名了,好多家长想把孩子送来。”Faith笑道。
这里学生的成绩没有那么理想,但出勤率是全国第一。
为什么学生愿意来上课?因为全体老师会追踪每个学生,尽量多地举办有趣的活动。
带学生摆地摊、野外求生,家长会一开就是12个小时。还有各种老师分内的事情,备课,教研……每个学期都像打仗一般。
举行校外活动
Faith每天5点45起床,7点到校,工作到5点回家,周末还要备课。
贫困区的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老师们工作的意义就是让他们来上学,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支持。
他们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坚信正确的引导能影响孩子一生。
Faith经常被学生的天赋惊到
老师们无数个大汗淋漓的白天和在学校加班的夜晚,只为了做到校长所说的“给孩子们创造快乐童年”。
布置教师
Faith有一位干了25年的同事退休的时候,他十几年前的学生来送他:“是你告诉我我可以,所以我去上了高中,上了大学,现在我大学毕业了,也想成为你这样的人,改变别人的命运。”
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
很多学生选择回到母校任教,将当初接受到的温暖继续传递。
Manurewa Intermediate的生活还会继续忙碌下去,老师们每天穿梭于班级和社区之中,为困难家庭送吃的,每星期为得到奖状的学生把奖品卡片送到家里。
他们会记住每个学生的生日,亲自到教室里唱生日快乐歌、送贺卡。
校长知道九百多个学生的名字,知道他们的家庭。
“This is how we show we care.” 他说
本文转载自发现新西兰,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