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怎么来的?两千年来,中国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武王伐纣成功之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负责制定礼仪的周公钦定十一月初一日为春节。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周公制定的这一天起名为“元旦”。
春秋战国时期,春节在古籍上记载比较少,民间进行春节的相关活动却很多。比如,在春季进行攘除瘟疫的仪式、喝春酒祭拜祖先等。当时虽然也没有明确记载“春节”这个概念,但也是将岁首作为春节来过的。
周公旦
汉武帝时期,专门制定了《太初历》,明确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岁首,就是一年新的开始,也就是春节的开始,这个规定两千多年来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大地四分五裂,战乱连年爆发,王朝更替犹如走马灯。由于北方民族深入内地与汉族融合,这个时期的春节称之为“正旦”。正月初一就是正旦,当时的春节带有禳灾的浓厚色彩。
汉朝春节
隋唐时期,战争的混乱局面得到了彻底改变,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使得山西和陕西一带成为全国的中心。经济文化的繁荣使得春节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唐朝时期的春节叫“元日”而不再是“正旦”。
唐朝时期有了除夕和守岁的习俗,除夕之夜成为跨年的隆重节日,全家人聚在一起欢歌夜宴,点燃灯盏通宵达旦,以迎接新年的到来。除夕守岁的传统自此流行开来,并一直传续到了今天。
唐朝春节
唐朝灭亡以后,进入了宋辽金元的割据征战时期,频繁的战争导致不同的民族融合程度加深。宋朝将春节称之为“元旦”或者“元日”,从宋诗词中可以看出,称“元日”的情况似乎多一些。当时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春节热闹非凡,赏灯成为春节的一大特色。
这个时期在宋朝的影响下,辽金元也逐渐过起了春节,这些割据政权所过的春节非常热闹,甚至与宋人的春节并没有什么不同。在小说《水浒传》中可以看到汴梁春节的热闹,在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人的诗词中也有很多描写春节的诗句。
宋朝的春节
元朝灭亡进入明清时期后,春节沿用了宋朝的“元旦”“元日”的叫法,同样以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开始。明朝的春节有两大特色,其一是举办鳌山灯会,鳌山灯会规模巨大,而且时间长达一个月。用纸张扎成各种各样的灯,皇帝和大臣前去赏灯并观看歌舞。
鳌山灯会越办越豪华,所花银两也越来越多,万历时期的灯会花费数十万两白银。鳌山灯会也向京城民众开放,君民同乐得到了很好体现。
其二是举办大型市场,从正月初一开始在北京城隍庙一带,就开始售卖各种各样的东西。官员和民众都可以前去选购,无论是国内出产的精品还是国外的珍宝都有,还有各种各样的日用物品。元宵节的灯市与大卖场一并举办,女子和家人随意走逛,人们却往往只看不买,称之为“逛百病”。
明朝春节逛百病
清朝时期,沿袭了明朝的春节过法,清朝也称春节为“元旦”“元日”。清朝过春节与今天没有太大不同,进入腊月以后就开始准备过年,家家户户清扫家里,剪窗花糊窗户、擦玻璃、洗衣服、洗被褥反正就是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随后杀年猪、腌制腊肉,准备过年的鸡鸭鱼肉、写春联等,压粉条、做油糕、 炸麻花、煮油食子、三道子、蒸起窝窝等。
清朝春节
每个地方的习俗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就连宫中的皇帝和妃子们也开始张罗着过年。举行各种皇家宴会、宴请大臣及其夫人,皇帝亲自写字赠送大臣,皇帝写的字大多为“福”“喜”“寿”等。
辛亥革命爆发后,封建王朝彻底被终结,1911年改行新历以后,将中国的农历一月初一定为“春节”,1912年称之为中华元年。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过了两千多年的春节,有了统一的名字“春节”。
民国春节·社戏
所以,春节这个名称只有113年的历史,但过春节却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就是中国春节的历史,这是传承了两千年的习俗,这是中国人最重大的节日,也是在国际上影响很大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