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袭汉服课堂:清代官吏便服文化,从风帽到缺襟袍的传统特色
在清代,官吏们的便服之中,隐藏着不少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其中,一款独特的头饰——风帽,便是其中的代表。
这种风帽,最初被称为“风兜”,后来因其形状与观音大士所戴的帽子相似,又被称为“观音兜”。它通常由夹、皮等材料制成,多为年长者用来抵御风寒。在色彩上,紫色、深蓝、深青等颜色较为常见,而黑色则是普遍的选择。然而,红色则显得尤为特殊,它通常是高官显贵的专属色。
图源网络
除了风帽外,斗篷也是清代官吏常见的服饰之一。这种无袖、不开衩的长外衣,有长短两种款式,领子设计多样,有抽口领、高领和低领之分。它被称为“一口钟”,满语中则称为“呼呼吧”,或是“大衣”。斗篷是从古代的蓑衣演变而来,明清时期,无论男女官庶,冬季外出时都喜欢披裹这种斗篷。但有一点规矩需要遵守,那就是在行礼时不能穿着斗篷。
清代的长袍,尤其是官吏士庶所穿的长袍,多开有衩口。其中,官吏士庶的长袍通常开两衩,而皇族宗室的长袍则开四衩。在清朝时期,以开衩的长袍为尊贵。然而,也有不开衩的长袍,俗称“一裹圆”,这种长袍多为一般市民所穿。开衩的长袍,也被称为“箭衣”,其袖口装有箭袖,这种设计是为了方便骑马射箭。由于袖子形似马蹄,因此又被称为“马蹄袖”。在日常穿着时,袖口通常是翻起的,而在行礼时则会放下。这种服饰是满族的特色,最初出现在入关之前,后来在整个清代都沿用了这种设计。
在袍服中,蟒袍尤为尊贵。只有绣有蟒纹的袍服,才是最为尊贵的。而没有绣蟒纹的袍服,除了颜色有特定的禁忌外,一般人都可以穿着。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袍服——缺襟袍。这种袍服的右襟被裁下一块,然后用钮扣系住,以便骑马行走。这种袍服多用于行装,是官吏们出行时的常用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