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0日 24.1°C-28.1°C
澳元 : 人民币=4.73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北疆文化·文物说丨稀世之珍金冠饰

2024-06-20 来源: 搜狐时尚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金冠饰由头饰、耳坠和项饰三部分组成

头饰头饰的主体由“十”字形卷云纹金饰片、“山”字形卷云纹金饰片和椭圆形、“圭”形镶金边蚌饰组成,下缘围绕着长条形卷云纹金饰片,色泽明艳,富贵华丽。

卷云纹卷云纹是中原文化中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始于战国,秦时得到进一步发展,流行于汉、魏时期。以“w”“a”为基本线形,通过粗细、疏密、黑白和虚实等对比手法,组成各种姿态的卷云纹饰,寓意为高升和如意。

螭虎纹螭虎纹是战国后玉器上常见的异兽纹饰,汉代以后广泛应用。史书记载:“初,汉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由此可知,螭虎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中代表神武、力量、权势、王者风范。

鄂尔多斯高原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古代文化,使之成为民族文化的宝库,丰富多彩的生命印迹和历史、民族文化遗产,是历史延续的见证、文化命脉的标志、民族智慧的结晶。

在鄂尔多斯博物馆“黄河从草原上流过——鄂尔多斯历史文化陈列(秦汉—隋唐时期)”展厅内,陈列着一套罕见的金冠饰,制作工艺、纹饰风格等集中体现了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还有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创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稀世罕见的艺术珍品。

1979年,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布尔陶亥乡西沟畔村接连发现了4座匈奴墓葬,尤其当年10月发现的4号墓葬,墓主是一位贵族女性,随葬品很多,以金器为主,还有银、玉石、琉璃器等,制作十分精美,其中这套由头饰、耳饰、项饰组成的金冠饰卓尔不凡。

据专家考证,这套金冠饰是西汉时期约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5年的匈奴遗物。金头饰、耳饰和珠石项饰体现了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融合后的艳丽华美。

金头饰的风格显示出中原文化的韵味。匈奴与中原通过和亲、贸易等,文化之间相互影响渗透,尤其匈奴与中原的和亲政策,使得匈奴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在装饰品的纹饰上也讲究吉祥寓意。头饰的金饰片以卷云纹为主。卷云纹是中原文化中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始于战国,秦时得到进一步发展,流行于汉、魏时期。以“w”“a”为基本线形,通过粗细、疏密、黑白和虚实等对比手法,组成各种卷云纹,寓意为高升和如意。

金耳饰上的包金镂空玉佩,其中一件上有螭虎纹。螭虎纹是战国后玉器上常见的异兽纹饰。汉代以后,螭虎纹使用更为广泛。史书记载:“初,汉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班固《封燕然山铭》有“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的句子。由此可知,螭虎纹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中代表神武、力量、权势、王者风范。

金头饰在制作工艺上采用了欧亚草原斯基泰金银制造中常见的锤揲工艺。斯基泰人是早期铁器时代的游牧部族,生活在南俄草原,曾和黑海北岸的希腊殖民者沿着毛皮路东西往返,是丝绸之路西段的开拓者之一。金耳饰长方形饰牌上的鹿纹,是欧亚草原游牧部族的动物纹装饰风格。项饰中的琉璃珠、琥珀珠产自中亚,金头饰上镶金边的蚌饰和金耳饰上长方形鹿纹金饰牌、包金边镂空玉佩,这些饰品上的镶嵌和包金边、联珠纹工艺,都是波斯以及地中海古希腊、罗马等西方古文明特有的风格。

鄂尔多斯高原山脉很多,西汉时期交通极不方便,但它是与祁连山共存的河西走廊,是当时的中原王朝与匈奴极力争夺的交通要道,因此各地产物有机会进入漠北地区。这套金冠饰材质稀缺、雍容华贵、造型精美,体现了当时装饰品制作的工艺水平。它不仅是“鄂尔多斯青铜器”中的精品,国宝级文物,也是研究汉代以前中原与北方草原部族以及整个欧亚草原地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极好物证。(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高玉璞 通讯员 奥东慧)(图片由鄂尔多斯博物馆提供)

【自白】

精美绝伦的首饰

□娜拉

首饰像拥有魔法的精灵,俘虏着女性的芳心。早在石器时代,女性就把漂亮石头串起来挂在脖子上装饰自己。我的主人是西汉时期的匈奴贵妇,她到底有多少件首饰,估计她自己也不清楚,但毋庸置疑的是,我是她最钟爱的。

我由头饰、耳坠和项饰三部分组成,是十分罕见的金冠饰。头饰部分由云纹金饰片、镶金边蚌饰、方形珠等组成;耳坠部分由金耳环、鹿纹金牌饰、方形金串饰、龙纹镶金玉佩等组成;项饰部分由水晶珠、玛瑙珠、琉璃珠和琥珀珠组成。

头饰的主体由“十”字形卷云纹金饰片、“山”字形卷云纹金饰片和椭圆形、“圭”形镶金边蚌饰组成,下缘围绕着长条形卷云纹金饰片,色泽明艳,富贵华丽。头饰的云纹金饰片钿工匠采用锤揲工艺在薄金上打造出精致的卷云纹图案。锤揲是金银器成形的主要技艺,它发挥金银质地柔软、延展性强的特点,先用锤子把金银块敲打成片状,再按要求打造出器形和纹饰。你们看我身上的长条形金饰片、“十”字形金饰片和“山”字形金饰片,上面的卷云纹不仅各有各的姿态,而且金饰片两端或中间还都有针孔,这些针孔的作用是能将金饰片缝缀在丝织品或者皮革制品上。镶金边蚌饰则由蚌壳磨制而成,以联珠纹金边包裹椭圆形和“圭”形蚌片四周,显得精致生动。金饰片两端或中间的针孔,必须使用比它们更坚硬的工具才能钻出,由此可见,我们的时代已有一定的金属制作工艺水平。

耳饰由金耳环、长方形鹿纹金饰牌、包金镂空玉佩和方形嵌蚌金串饰组成;项饰由水晶珠、玛瑙珠、琉璃珠、琥珀珠串联而成。

如果说金头饰、耳饰和珠石项饰交相辉映,体现了我主人富有而精致的生活,那么我的材质、纹样、风格则显示出主人尽揽千般文化的豪迈。我的主人是匈奴贵族,受中原文化影响,头饰与耳饰上有中原文化的特点,也有显示游牧文化的纹饰;耳饰上镶嵌蚌、绿松石,包金边以及周边的联珠纹工艺,是波斯以及古希腊、罗马等西方国家的风格;项饰的琉璃珠、琥珀珠产于中亚地区。作为一套首饰,我的身上集中了中原与北方游牧部族以及整个欧亚草原东西方文化和工艺技术的精华。

【观点】

典型的鄂尔多斯青铜器饰品

□高兴超

青铜,古代文献中称为“金”,是铜、锡和铅的合金,原本为金黄色。传世的青铜器因为长期受到水分、酸、碱、空气等长期影响,再加上与外界环境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表面会生成一层青绿色的锈,所以称其为“青铜”。

青铜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在考古学上,把人类使用青铜制品的时代叫做“青铜时代”。我们所熟知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言重九鼎”“钟鸣鼎食”等,都与青铜文化有关。从19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以装饰动物纹为特征,代表北方游牧部族文化的青铜器,由于这些青铜器在鄂尔多斯地区分布最集中、发现数量最多,又最具特有的风格,因此被称为“鄂尔多斯青铜器”。

鄂尔多斯青铜器与中原地区敦厚凝重的青铜器和西南地区神秘奇诡的青铜器相比,具有北方游牧部族特有的质朴灵动。鄂尔多斯高原历史上是水草丰美之地,早期北方游牧部族活动在这里,他们使用的器物成为鄂尔多斯青铜器最早的滥觞。考古工作者在鄂尔多斯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先后发现了从商代至西汉初期的青铜器或金银制品,早期以朱开沟文化青铜器为代表,晚期以桃红巴拉文化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是北方长城沿线地带早期游牧部族的代表性器物遗存。

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归附东汉,又一次回到了鄂尔多斯地区,逐渐融入汉朝。今天的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美稷城,曾经是南匈奴设置的匈奴单于庭,是南匈奴的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出土金冠饰的西沟畔墓地距离美稷城不远,出土的文物珍贵精致,因此专家判断墓主人可能为南匈奴贵族。

鄂尔多斯青铜器按照用途大致可分为兵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装饰品及车马器,以独特精美的动物纹饰造型闻名于世。装饰品又分为头饰、耳饰、项饰、手饰、缀饰、带饰。金冠饰是鄂尔多斯青铜器装饰品中的典型代表,承载着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的印记,包含着浓厚的中原文化元素,彰显出鄂尔多斯青铜器与中原青铜器及其文化的密切联系。金头饰、耳饰,珠石项饰采用的制作工艺、艺术风格、材质、纹饰等,证明当时鄂尔多斯高原对外文化交流已经非常频繁。(作者系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副研究员)

【史话】

历史悠远的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是位于中国正北方的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目前我国最权威的专家运用最先进的光释光检测手段,确定距今6万-5万年间,“河套人”可能集中生活在这里,他们应该是现代中国人和东亚人的祖先之一。“河套人”创造了著名的“萨拉乌苏文化”。

鄂尔多斯地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错地带。大禹建立政权后,把国家分为九州,今天的鄂尔多斯当时为雍州所辖,它的西南部是渠搜国。成汤灭夏后,夏君主桀的儿子獯鬻(xūn yù)带着眷属逃到渠搜国后统治了这里。商朝建立后,鄂尔多斯西南部被划为鬼方。商朝灭亡之后猃狁(xiǎn yǔn)部族强大起来,威胁着西周的安全。周宣王于公元前827年和822年,分别派大将南仲、尹吉甫两次进攻猃狁,并命令南仲在萨拉乌素河、榆溪河沿线要地筑城设防,历史上称为朔方城。今天的鄂尔多斯东部准格尔旗一带,在公元前5世纪末是魏国行政辖区,称上郡。

公元前328年,魏被秦战败,魏把上郡割让于秦。战国后期,鄂尔多斯东部地区一直为秦国所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今天的鄂尔多斯一带当时设立了郡、县,准格尔旗属云中郡、上郡,此时的鄂尔多斯地区有两个历史称谓——新秦中、河南地。

西汉时期,为了管理匈奴人,朝廷在鄂尔多斯地区设立了5个属国:上郡(在今乌审旗一带)、西河郡(在今准格尔旗东部及东胜区、伊金霍洛旗一带)、五原郡(今达拉特旗北部地区)、朔方郡(今杭锦旗一带)、云中郡(今准格尔旗北部地区)。

公元35年(建武十一年)和公元44年(建武二十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先后撤销朔方郡、五原郡,今天的鄂尔多斯地区当时被归于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公元50年,鄂尔多斯地区又被东汉分隶于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西河郡、上郡。准格尔旗的北部一带属五原郡,东北部地区属云中郡,西南部一带属西河郡。

历史的车轮不停息,一路滚滚驶入明朝。鄂尔多斯部落从蒙古高原进驻鄂尔多斯地区。1649年,鄂尔多斯部落六旗会盟于达拉特旗的大庙王爱召,清政府在此设伊克昭盟。“伊克昭”为蒙古语,意为“大庙”。1949年5月,成立伊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改称绥远省伊盟人民自治政府。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伊克昭盟,设立地级鄂尔多斯市。(娜拉整理)

编辑:孙丽荣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