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都红木:灯挂椅是什么
明式家具,作为中国传统家具的瑰宝,种类繁多,除了我们常说的卧具、承具、坐具等分类外,更有一些深受人们喜爱的经典款式被赋予了独特的名字,这些名字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我们常说的“八仙桌”,它特指那种三尺见方,可供八人围坐的大方桌。这个名字不仅体现了桌子的实用功能,更蕴含了中国人对八仙文化的深厚情感。
当我们提及“八仙桌”时,不禁让人联想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将八人围坐的桌子命名为“八仙桌”,既体现了对宾客的尊敬,又巧妙地将吉祥寓意融入日常家具之中,让人们在围坐一桌时,也能感受到福气和喜气。
在明式家具中,类似的命名方式并不罕见。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另一种具有独特命名背景的家具——“灯挂椅”。这种椅子的名字,与一种古老的照明器具“灯挂”有着不解之缘。
“灯挂”究竟是何物呢?虽然目前尚未有专门的研究来详细阐述这一器具,但学界对其基本形成了共识:它是一种悬挂在灶壁上,用来承托油灯灯盏的器具。尽管各地对其称呼不尽相同,但其基本造型和功能都是相似的。
“灯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至少在宋代,它就已经在市井民俗的绘画中有所体现。比如,在货郎图中的货架上,我们就可以看到“灯挂”的身影。此外,明代的文献中也提到了它的价格,甚至在明末的小说中,也有对“灯挂”的生动描述。这些都证明了“灯挂”在古代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日常用品。
当我们仔细观察古画中的“灯挂”造型时,便会发现它与“灯挂椅”之间的微妙联系。那种搭脑两端出头的靠背椅,与“灯挂”的形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也引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究竟是“灯挂椅”模仿了“灯挂”,还是两者之间的相似只是一个巧合呢?
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在《韩熙载夜宴图》这幅著名的五代十国时期画作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搭脑两端出头的靠背椅的身影。这表明,这种椅子的设计灵感可能并非直接来源于“灯挂”。然而,到了明清时期,“灯挂椅”与“灯挂”在形态上的相似性却越来越明显,这或许是因为两者在流行地区和使用群体上有着高度的重合性。
特别是在江浙地区,“灯挂”与“灯挂椅”都深受民间喜爱。每到小年夜,家家户户都会换上新灯挂,焚烧旧灯挂,以此来祈福。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灯挂椅”的命名就显得合情合理了。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将吉祥寓意融入到了日常家具之中。
总的来说,“灯挂椅”这一名字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