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追风者|土布不土,崇明非遗土布吹起“国潮”风
土布,也叫老布,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崇明土布,享有“衣被天下”的美称,其纺织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崇明人用“一瓤棉花做到头”来概括土布从棉花采摘到纺纱织布要经过的近20道工序。
在崇明竖新镇的“木棉花开”手工坊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延续崇明土布技艺作为自己的事业,尝试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展现土布中蕴含的浓浓乡愁,并用数字化手段为崇明土布纹样建数据库,将这份非遗之美永久留存。
记录土布纹样“源代码”
“木棉花开”手工坊的创始人宋荣耀是土生土长的崇明人。以前,崇明家家户户都有土布,姑娘陪嫁多以土布作为嫁妆,俗称“压箱底”。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土布也渐渐沉寂在了衣柜中。
从小喜欢做手工的宋荣耀尝试把手工和家里的土布结合起来,从中发掘出了无限的乐趣。此后,她更勇敢地从“朝九晚五”中走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土布传承的工作中,自2013年起成为了“木棉花开”手工坊的创始人。
“我们的土布大多是从老百姓家里收来的,少则有50年的历史,有些随着岁月洗礼,逐渐黯淡发黄;有些土布大批量制成商品后‘库存告急’,用完后可怎么办?”宋荣耀开始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布的技艺和纹样会面临失传,“所以我们想到把土布的纹样用数字化方式记录下来,以后再有需要就可以根据它的‘肌理’进行‘复刻’”。
数字化记录,不仅仅是拍照存档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相当费时费力的过程。先要剪下一块土布纹样的单元格,沿边缘稍稍剪开一点露出线头,然后依照纱线的经纬排列一一对应,记录颜色、股数,再通过电脑输入到专业的纺织软件中,土布纹样的“源代码”便会被保存下来。
图说:记录土布纹样(实习生 潘静怡 摄)
经纬线纵横交错,经过巧思妙手,产生的纹样千变万化,因此土布纹样的收集没有上限,建数据库也是一项细水长流的工程。“已经完成600多种纹样的数字化,这项工作会一直继续下去。”宋荣耀和她的伙伴袁赛萍都是慢性子的人,并不急于给自己设定目标任务。
为土布注入时尚血液
在数字化时代,非遗传承也需要与时俱进,除了“建档保存”,还要让更多人走近它们、了解它们。近些年,宋荣耀不仅邀请岛外的人走进工坊,体验土布从一丝一缕到成为商品的全过程,还带着土布产品走出崇明,不仅为土布非遗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创业的机会,实现共同致富。
土布由于是手工纺织,门幅较窄,通常为90~110厘米。以此为原料,适合制作成家纺、配饰、家居用品等,尤其是近年文创产品风靡,为土布赋予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非遗技艺要真正得到延续,必须要被年轻人认可、被市场认可。”宋荣耀说,“好在现在年轻人对国风和传统文化的兴趣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烈。”这也令她下决心和团队一起,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耐心打磨产品上。
图说:创意土布香囊
上月,“木棉花开”出品的土布香囊火出了圈,在知名艺术生活方式品牌野兽派的店铺上线后销售火爆。这两款被制作成人参和乌龟形态的布艺手作香囊,成为了野兽派和百年国药老字号童涵春堂联名推出的系列礼盒产品。
“当时品牌找到我们,提出想用崇明土布制作两款‘特型’香囊。我们觉得很有意思。”宋荣耀与袁赛萍一起,很快有了设计思路,人参香囊的塑形很考验耐心,尤其体现人参的参须和表面纹理等各种细节,制作过程需要运用拼接、刺绣、手缝等工艺,要一针一线地缝制。纯手工制品很费人工,一天只能做几只。宋荣耀还找来了好几位村子里擅长手工的老人家一起来帮忙才完成所有的制作。
跨界融合的文创产品不仅需要专业技术,符合时代审美的设计和做工同样不可或缺。土布不仅仅是一块面料,在时代的变迁中,除了传承下来的织造工艺,它还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温度。“这次合作也打开了新的大门,让我们对如何用更创新的方式传承和推广崇明土布文化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宋荣耀说。新民晚报记者 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