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1日 17.2°C-19.8°C
澳元 : 人民币=4.59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全班95%孩子不认识蜡烛!科学老师很无奈:到底是孩子无知,还是课本OUT了(组图)

2018-12-21 来源: 钱江晚报 原文链接 评论11条

孙老师在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教科学,已经有二十年的教龄,这礼拜竟然被一个三年级小朋友的问题难住了!

当天,她上的是实验课,因为要研究材料的沉浮,所以给班里每个小组发了根白蜡烛,让学生们把蜡烛放在水里,观察蜡烛的浮沉。实验做到一半,有学生跑到她身边,拿着蜡烛偷偷问:“老师,这个是什么?”

后来给第二个班上课,孙老师留了个心眼,实验前就指着蜡烛问全班:“有没有人认识这是什么?”第一个举手的同学说是塑料条,第二个同学倒是答对了,但根据举手情况,她估计班里95%的同学不认识白蜡烛。

全班95%孩子不认识蜡烛!科学老师很无奈:到底是孩子无知,还是课本OUT了(组图) - 1
孙老师上课所用的白蜡烛

让孙老师哭笑不得的是,即使告诉学生“这是蜡烛”,还有人在实验报告里写“蜡烛是塑料做的”。也就是说,有不少孩子还没明白蜡烛是什么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不认识蜡烛,到底是因为孩子无知,还是课本OUT了?这个问题让孙老师思考了许久。

因为这堂实验课主要讲材料,蜡烛不是主角,虽然孙老师之前也让学生用蜡烛做实验,但一直以为学生都认识。直到这次有同学偷偷来问,她才留意到这个问题。

孩子们给出的理由是,没见过这种白蜡烛。在他们的印象中,蜡烛是插在生日蛋糕上,五颜六色、又细又长的那种东西。

全班95%孩子不认识蜡烛!科学老师很无奈:到底是孩子无知,还是课本OUT了(组图) - 2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孩子们认不出来的,不止蜡烛

孙老师的遭遇,许多科学老师都经历过,小学还好些,初中老师感触特别深。

“农村或者农场里面的水稻田,水稻都是一行一列种得非常整齐的,为什么?”

 “青菜的每一瓣都不是重合在一起的,而是彼此交错形成叶镶嵌的结构,为什么?”

这是杭州惠兴中学科学老师吕志杰上生物时提的问题,底下学生的回答都很统一——“不知道,没见到过,想象不出来。”

杭州观成中学科学老师李学明记得曾有一道考题,大意是问:“小麦和水稻的叶子,到底是平行脉,还是网状脉?”结果把好多学霸都难住了,因为城市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小麦、水稻的叶子。

不止科学,记者的同事昨天刚来吐槽过女儿的数学作业,上面写到“生产队”,女儿看了半天,说读不懂题意,不知道“生产队”是什么意思。另一位同事家的二年级小学生,也曾经拿过一道应用题问妈妈:“笔记本电脑我知道,可台式电脑是什么东西?”

全班95%孩子不认识蜡烛!科学老师很无奈:到底是孩子无知,还是课本OUT了(组图) - 3

课本生活化,却脱离了00后的现实生活

有老师认为,造成小学生不认识蜡烛的原因,是因为现在课本里、考题中,许多看似生活化的东西,实际上却脱离了当今学生的现实生活,直接后果就是把学生搞懵了。

在孙老师的印象中,十年前和十年后,学生变化很大,但是教学用具却没啥变化。所以,许多在她看来是常见的教具,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却非常陌生。

“现在都市的孩子和十年前不一样,他们能看说明书,但不认识蜡烛火柴,不会裁纸,也不认识植物和农作物,因为生活中见不到或者用不着。”孙老师感慨。

小学科学课以实验为主,有些实验常用的工具在现代生活中很少出现,“现在学生们都没见过、没玩过,让他们做实验,课堂就‘鸡飞狗跳’。”

最典型的就是划火柴点燃酒精灯,跟十年前不同,现在的学生们都没见过火柴,一看到火焰,全班都吓坏了。“我当时演示划火柴,旁边的同学吓得直接跑到教室外。”孙老师无奈地说,“很多学生都不敢点,怕会烫伤,胆大些的男生点火柴,女孩能躲到几米开外。”

全班95%孩子不认识蜡烛!科学老师很无奈:到底是孩子无知,还是课本OUT了(组图) - 4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惠兴中学的吕老师认为,确实有少部分科学题目的题型比较陈旧,已经被现代技术淘汰了,但却一直没有更换,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干扰。

“挂点滴的瓶子,以前都是玻璃的,现在改用软塑料袋装,点滴液会滴下来的原理发生了一些变化。再拿老的问题去考察,意义不大了。”吕老师举例,“还有就是家庭电路,现在都用空气开关和电子式电能表,但我们的教材中依然是闸刀开关和机械式电能表。”

采荷中学科学老师施彬彬说,初中科学经常会用一些看起来“过时”的内容举例,学生们没有见过或体验过,学起来经常一头雾水。

“比如讲到大气压,会以农村的抽水井为例,讲到杠杆,就会讲到以前市场里用的杆秤,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城市里都不算常见。”施老师举例。

全班95%孩子不认识蜡烛!科学老师很无奈:到底是孩子无知,还是课本OUT了(组图) - 5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杆秤是杠杆原理的一个重要模型,见过和没见过杆秤的学生,在知识点掌握的进度上相差很大。“有些学生小时候见过大人用杆秤,我上课一提起,他们立马就能说出使用过程,讲解杠杆工作原理,他们理解得非常快。”施老师说,“而没见过的学生,等我介绍完什么是杆秤,他们还在努力想象画面,一直在纠结,更别提理解知识点了。”

父母包办,学生接触生活太少

但也有老师认为,板子不能都打到课本上,学生对某些知识掌握和理解不到位,存在普遍的难点,最主要的因素还在于自身的体验和经验不足,阅历不够丰富。有一部分是学生自身缺乏生活经验,生活由父母一手包办导致。

吕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吃水煮蛋的时候,如果鸡蛋刚从滚烫的水里拿出来,急于剥壳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让学生解释这个问题,80%的学生没有这样的经历,家里的蛋都是父母剥好了现成吃的。”

讲解大气压强时,吕老师举例,吃螺蛳都要把尾部剪掉以后用力吸。几个同学非常不解,组团来问:“老师吃螺蛳不是用牙签的吗?为什么要吸啊?”

留下小学的科学老师仰毅明告诉记者,之前班里有许多学生,被父母保护得太严,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让碰,更不要提动手操作。仰老师在给六年级上“工具与机械”单元时,把教室橱柜的螺丝拆下来让他们拧,“很多六年级的男孩都没碰过螺丝刀,这还是他们第一次拧螺丝。”

这个问题怎么破

从应试的观点来说,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书本列举一个,记住一个。比如,许多学生认识的动植物很少,平时也少有机会接触和仔细观察,很多知识点只能纯靠死记硬背。

但是从长远来看,科学最好的学习方式,还是多去接触大自然,调动所有感官去仔细观察,比如,认识动植物,课堂上只能看图片来灌输,呈现有限。杭州行知小学科学老师虞小东认为,小学科学以普适性科学知识为主,讲的都是基础科学知识,内容大多不容易被淘汰,无非就是由于社会在进步,举例要与时俱进,联系更多新的事物,更接近学生生活。

那么,这些被现代生活渐渐淘汰的工具,是不是也应该在科学教学中被替代或淘汰?

采荷中学施老师认为要分情况,有些工具虽然“过时”,但依旧有教学价值,还是需要保留的:“虽然科学课本要与时俱进,但我们还有科学史要学习。很多古代发明智慧,虽然现在用不到了,但还是很多现代科技的雏形。比如杠杆、滑轮,现在常用于吊车、电梯,但这种模型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复杂,杆秤作为最基本的模型,更适合启发学生。”施老师说。

行知小学虞老师也表示,有些具有年代感、在特定时期内才有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环境不一样的确会超出学生的认知,与生活脱节。“由于社会进步,技术发展,新事物进入学生生活。之前讲光能、热能,通常会说起蜡烛、灯泡,但现在还可以增加空调、地暖等,学生们的认知会更接近生活。”

钱报评论:

板子不能只打到课本“过时”上

一个班竟然超过9成孩子不认识白蜡烛,乍一看到这样的新闻,不由得令人愕然。但转念一想,现在生活中用到这种白蜡烛的地方确实微乎其微,小学生不知道也很正常。如果仅仅只是不认识白蜡烛,或许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报道中还提到“老师讲台上划根火柴,胆小的女生逃到了教室外”等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却不由得令人深思。

毋庸置疑,孩子的对某些事物的“无知”确实与教材落伍密切相关。比如比如应用题里出现“生产队”这样的“新事物”,这种看似生活化的东西,实际上却脱离了当今学生的生活,直接把学生搞懵了。

教材固然需要与时俱进,尽可能贴近现在学生的生活与认知,但更值得担忧的是学生缺乏生活常识,而其背后往往折射家庭教育中的娇生惯养问题。比如鸡蛋刚从滚烫的水里拿出来,蛋壳很难剥,但对于平时都是长辈剥好吃现成的学生而言,竟然有80%的人都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个现象。更典型的是划火柴点燃酒精灯,一看忽然冒出火焰,全班都吓坏了,很多学生都不敢点,怕被烫伤。课堂上的实验器具,安全是一个最基本的底线,即便第一次见到,也不必惊吓到如此地步。如果不是从小就呵护过度,何以至此?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教育孩子,确实大有文章可做,有时也常常陷于两难之中。对周围环境的新事物充满好奇,几乎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这也会导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遭遇不可预知的危险,家长必须时时严加防范。但如果“严防死守”到绝对安全的地步,孩子也就难免沦为“套中人”,其探索精神极易遭到严重扼杀。父母长辈过度包办,还会直接导致孩子生活经验不足,缺失基本的生活阅历,课本上有些知识点就只能靠死记硬背,不利于深入理解领会。因此,如何在确保孩子安全和鼓励探索之间寻求平衡,是对所有为人父母者的考验。

站在更高层面审视,当下的学校教育也难辞其咎。当前国情下,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无疑具有指挥棒作用。在应试教育的大氛围中,教育价值取向存在“唯分数论”倾向,重纸面考试,轻生活技能。考什么,学什么,既然那些实践性的东西不太考,学生和家长自然也就没兴趣去关注和接触。久而久之,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然每况愈下,乃至形成被国人一致诟病的“高分低能”现象。

不认识蜡烛和火柴,或许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只会纸上谈兵,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不仅会带来生活上的不便,更会影响科研领域的深入探究。一些原本在动手能力上有天赋的孩子,也很可能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失去了发展优势,“泯然众人”。尽管现在很多学校开始重视实验教学,一些学科竞赛也专门开展了实验操作考核,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让整个教育大环境遽然发生质的变化,殊为不易。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1)
YIJUNN
YIJUNN 2018-12-21 回复
现在是照本宣科,许多知识都是学不到
__莹莹雅
__莹莹雅 2018-12-21 回复
该学的还是得学,难不成不让学生知道小麦长什么样子,只知道吃的是大米?
Rachel_ZzZz
Rachel_ZzZz 2018-12-21 回复
管了城市的学生,那农村的学生是不是要用另一套教材了?城市老师的发言权本来就比农村老师多得多,再什么东西都要考虑城市孩子的眼光,那么中国备十套不同的教材也是不嫌多!
TodayG_D
TodayG_D 2018-12-21 回复
我觉得基础教学就该教基础的东西,就该以老教材,像电子电表空气开关,这靠手工是做不出的
flyingunner
flyingunner 2018-12-21 回复
课本也要与时俱进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