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25.6°C-30.3°C
澳元 : 人民币=4.7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慎入!那些耸人听闻的“诈尸”的故事,竟然现实中真实存在(组图)

2019-06-28 来源: SME科技故事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被判定为死亡后,这名西班牙男子被送上了尸检台。

法医认真地用笔在他的身上标好记号,以便进行解剖。

刚要开始时,动刀的医生突然接到紧急通知,便离开解剖室。

可当他再次回到解剖室时,居然听到出了一阵阵微弱的打鼾声。

一开始他以为是幻听,结果进去一看被吓了一大跳。

谁能想到,发出鼾声的竟是方才那具就要解剖的“尸体”。

慎入!那些耸人听闻的“诈尸”的故事,竟然现实中真实存在(组图) - 1

该男子为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监狱中心的一员,年仅29岁

原来该名男子在失去生命特征数小时后,又重新活过来了。

大家在感到惊悚离奇的同时,不免调侃是鼾声救了他一命。

可仔细一想,此事却也有点令人细思恐极。

要是当时法医准时开刀,又或者直接送去下葬,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么,现代医学又究竟如何看待这种“起死回生”的诈尸现象?

在科技不发达的过去,古人又是如何预防和应对此类现象的发生呢?

慎入!那些耸人听闻的“诈尸”的故事,竟然现实中真实存在(组图) - 2

过去的历史中,人类就发明了各种方法来定义生命的终点。

反复喊病人的名字,用钳子夹乳头,把水蛭放进肛门等等,但似乎都不如人意。

为了找到一个标准方案,1846年巴黎社会科还为此举行了比赛。

医生尤金·布切特(Eugène Bouchut)因提出了“临床死亡”的定义而夺魁。

即是一个人的呼吸、心脏停止跳动,就能确认他们死亡了。

可即便如此,当时的人们仍被一种“活埋恐惧症”所笼罩。

慎入!那些耸人听闻的“诈尸”的故事,竟然现实中真实存在(组图) - 3

所谓的“活埋恐惧症”,即是害怕自己还没咽下最后一口气就被活埋了。

为了防患于未然,从18世纪起就有人脑洞大开地发明了“安全棺材”。

其中最为经典的是,美国于1868年公布专利号81,437号的安全棺木。

与之前的棺木不同,它巧妙地将钟玲、绳子、以及梯子置于其中,并加以设计。

倘若“死者”突然在棺木里醒来,拉动了“死”时被放入手中的绳子就会响铃。

万一没人发现的话,他还可以拼尽全力通过梯子从坟墓里爬出去。

慎入!那些耸人听闻的“诈尸”的故事,竟然现实中真实存在(组图) - 4

Franz Vester设计的安全棺木,只要路人听到铃声,棺木里的人就能获救 来源:GOOGLE PATENTS

而1887年设计的一款棺木配备了空气管和报警器,更为便捷实用。

一旦棺木里有动静,空气管被会被接通,并发出报警声。

这样一来,那些意外被活埋的人就能重新呼吸,避免因窒息而死亡。

慎入!那些耸人听闻的“诈尸”的故事,竟然现实中真实存在(组图) - 5

Gael Bedl设计的可以通气的棺木 来源:GOOGLE PATENTS/ US371626

类似的安全棺木开始层出不穷,且越发高级。

比如1904年发明的棺材中,就已经含有一个基于闭合电路的复杂系统。

如果被埋的人醒来后,可以闭合电路,氧气储存器就会打开。

之后信号就能通过电线系统发射出去,“复活”的人就有机会得救了。

慎入!那些耸人听闻的“诈尸”的故事,竟然现实中真实存在(组图) - 6

摩尔斯电码棺材,用于传达真正复杂的信息。

我们已无法得知究竟多少“安全棺木”派上了用场。

但一项关于活埋的研究成果是令人沮丧的。

该研究显示,“活埋”的高峰期极有可能出现在1952年。

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呼吸机、喂食管、导管、透析机相继诞生。

人类逐渐发现,在缺少某些身体功能的情况下,人仍处于活着的状态。

到了1966年,脑死亡的概念正式诞生,活着不再只与心跳呼吸有关。

慎入!那些耸人听闻的“诈尸”的故事,竟然现实中真实存在(组图) - 7

呼吸机

如今我们知道,现代医学普遍以脑死亡(brain death)作为判定个体死亡的依据。

尽管死亡的定义变得更科学了,但仍无法阻止"起死回生"的现象发生。

只不过,它们可能更多地发生在医院太平间的尸袋里。

2014年,美国密西西比州一名78岁的男子被宣布死亡。

哪里晓得第二天,他竟从太平间的尸袋中苏醒了过来。

慎入!那些耸人听闻的“诈尸”的故事,竟然现实中真实存在(组图) - 8

类似地,美国一名80岁的“死者”在医院太平间被“活活冻醒”;

91岁的詹妮娜•科基薇茨在死了11小时后,被停尸间冰柜的尸体突然坐了起来。

据说这位“复活”的老妇人淡定地向工作人员要东西吃。

另一家医院的一名患者因药物过量被宣布脑死亡。

但在被送往手术室收集捐献器官时突然醒过来了,从而引发舆论抨击。

慎入!那些耸人听闻的“诈尸”的故事,竟然现实中真实存在(组图) - 9

先别急着惊掉你的下巴,类似恐怖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在医学上,这些离奇的“起死回生”的现象都被叫做拉撒路综合征(Lazarus syndrome)。

即是患者停止心跳和呼吸后过一段时间,突然恢复自主呼吸。

早在1982年,拉撒路综合征就被文献首次记录了。目前全世界至少已报告了38例。

尽管官方报告的病例较少,但现实中的“拉撒路综合征”要多得多。

慎入!那些耸人听闻的“诈尸”的故事,竟然现实中真实存在(组图) - 10

拉撒路是《圣经》中死而复活的人物

2011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中心医院的研究员进行了一项为期6年的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

目的是为了确定停止院外心肺复苏术后拉撒路现象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

通过跟踪分析了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芬兰赫尔辛基紧急医疗服务中心进行的院外心肺复苏术停止10分钟的生命体征监测,以检测可能出现的拉撒路综合征。

研究结果发现,在这为期6年的研究过程中,记录到进行院外复苏术的病例有1376例。

其中有840例(61.0%)CPR在现场停止。拉撒路现象出现5例,发生率为5.95 / 1000(95%CI 2.10-14.30),其中3例在2-15分钟内死亡,另外2例在1.5h到26h在院内死亡。

慎入!那些耸人听闻的“诈尸”的故事,竟然现实中真实存在(组图) - 11

图5:5例拉撒路综合征病例的具体情况(图源自:Resuscitation)

这项研究再次确定了拉撒路现象的存在。研究报告于2017年发表在医学期刊Resuscitation上。

至于“拉撒路综合征”产生的原因,目前医学上有两种理论来解释。

一种理论认为,它的出现是因为在CPR(心肺复苏)的过程中患者胸腔压力不断蓄积。

当CPR停止后累积的压力才能得到释放,被压迫的心脏才能慢慢恢复搏动了。

慎入!那些耸人听闻的“诈尸”的故事,竟然现实中真实存在(组图) - 12

另一种理论则认为是抢救药物的起效出现了延迟。比如注射的肾上腺素在宣布死亡后才开始起效。

又或者是当患者的静脉回流受阻时,外周静脉注射的药物可能隔段时间才能随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

此外,血钾水平过高也可能导致自发循环恢复延迟。

慎入!那些耸人听闻的“诈尸”的故事,竟然现实中真实存在(组图) - 13

针对拉撒路综合征的现象,临床对死亡的判定会在患者心脏停止跳动后继续观察5-6分钟。

目的在于,准确地判断出患者是真正的死亡还是仍有一线生机。

如果更长的观察时间,则可能造成器官因长期缺血无法用于捐赠等。

其实在医学上,还有一种同样诡异的医学现象容易与拉撒路综合症混淆。

它就是拉撒路反射,一种临死前的原始自动的反射。

慎入!那些耸人听闻的“诈尸”的故事,竟然现实中真实存在(组图) - 14

它能使死者坐起,短暂的举起手臂,放下,交叉或者放在胸前。

这也是为什么古今中外的僵尸都喜欢低着头,然后往前伸直手臂。

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射,是由通过脊椎发力的“反射弧”导致的。

就和你手被烫了以后立刻弹开是一回事,完全不需要大脑的参与。

其实随着生命的死亡,皮肤和脑干细胞在一个人死后的几天内仍然存活。

骨骼肌干细胞在死亡两周半的尸体中仍可发现。

慎入!那些耸人听闻的“诈尸”的故事,竟然现实中真实存在(组图) - 15

这种不同步的衰亡过程导致了有心律的尸体这样的现象存在,实际上都取决于脑部先死亡这个事实。

发生拉撒路发射时,脑死亡患者的手臂上有时还会出现鸡皮疙瘩。

这常常会让死者的亲友,还有僵尸片里的角色以为死人复活了。

有人认为,许多埃及木乃伊总是双手环抱胸口可能就是拉撒路发射导致的。

慎入!那些耸人听闻的“诈尸”的故事,竟然现实中真实存在(组图) - 16

其实从生物学上来说,死亡没有一个统一的时刻;

每一个死亡是由一系列的迷你死亡组成的,不同的组织以不同的速度在死亡。

也就是说,我们身体的其他器官并不一定因为总部的衰竭而停止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病患的心脏仍在跳动,他们的器官持续运转长达14年。

甚至有一具尸体在死亡后存活了二十年。

慎入!那些耸人听闻的“诈尸”的故事,竟然现实中真实存在(组图) - 17

21世纪的安全棺材

从这个角度看,死亡不是一个事件,它更像是一个过程。

关于死亡这个沉重话题,科学仍在寻找一个更明确的答案。

但经过数世纪的尝试,我们也总算知道“死亡”也存在着不确定。

既然如此的话,或许只有当下才是我们最能把握住的吧。

而我死或没死,这是一个问题……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