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0日 21.1°C-21.1°C
澳元 : 人民币=4.54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怛罗斯之战:大唐阿拉伯两大帝国重装军团互砍5天?1天就累死了(组图)

2020-06-10 来源: 冷兵器研究所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一直以来,怛罗斯之战都是中国军事历史研究者的一个心病:一些学者将之视为中原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必然碰撞,而另一些则将之视为一场单纯的意外冲突。由于双方作战指挥官都在这场战斗结束结束后未久便不名誉的死亡,两个王朝也都在这场冲突后迅速陷入内乱,关于这场战争的一切,也几乎都成了糊涂账,连双方具体的作战人数都争议至今。这里,笔者将归纳目前的资料为真实的还原这场战役做些努力……话虽如此,但时代已经过去了1000多年,我们能做的,也仅仅是根据史料和可以被考证的形势,进行一些合理的分析,得出一些相对接近真相的结论罢了。

首先要说明的是,最为讽刺的是,无论是在唐还是在阿拉伯世界同时代撰写的史书中,这场被后世(尤其是现在)视为两大王朝直接碰撞的战斗,其所占的篇幅都不足一页纸:在《历史大全》中只占3行、在《旧唐书》中仅占2列、而在《资治通鉴》中,亦只有4列。

怛罗斯之战:大唐阿拉伯两大帝国重装军团互砍5天?1天就累死了(组图) - 1
▲文人们并不屑于记载战争的细节,在中国是这样,在中东地区亦是如此,这使得我们很难将历史真相准确的还原,图为《资治通鉴》

751年之敌——呼罗珊军队的数量、状态与指挥官:

参战的唐军的数量,基本上史学界已经认可了汉蕃兵三万的说法(当然也可能在石国和其他部族补充一定数量的部队,不过这个数量就不得而知了,我们目前能知道的只有安西军核心兵力在3万左右),但关于参战的阿拉伯军队的数量,却一直充满争议,双方的史书都没有明确的记载。尽管国内的军事史研究者们一度认为参加这场战斗的是呼罗珊(Khorasan)总督艾布·穆斯林(Abu Muslim)所率领十万乃至十五万人以上的规模的阿拉伯军团,但根据我上一篇文章的总结,我们已经可以知晓,在公元750年,全呼罗珊总督区的呼罗珊军团也只有4万多人,且十分分散,而这场战斗实际上并不是由总督本人来指挥的,而是由其下属的将军齐亚德·本·萨利赫(Ziyād ibn Ṣāliḥ)来指挥的,按照阿巴斯帝国的记载,这位将军在当年3月领呼罗珊军团2万镇压前往河中地区镇压舒莱克起义,这支起义军以倭马亚王朝的余孽为主,以什叶派和对阿拔斯王朝不满的数个部族为辅,他们一度控制了了七八个大小城镇,并利用城镇与呼罗珊军团对垒,战势非常焦灼,齐亚德部的进展非常缓慢,不得不向总督艾布·穆斯林求援,而后者则无力派出援军——呼罗珊总督区此刻并不太平,到处都有新叛乱的影子,艾布必须坐镇总督区的中军,并指挥各地的军队征发人力、扫荡围剿、实施威慑,并对总督区内的各大势力实施安抚与拉拢。

怛罗斯之战:大唐阿拉伯两大帝国重装军团互砍5天?1天就累死了(组图) - 2
▲阿拔斯王朝通过武装暴动篡夺了倭马亚王朝的政权,但其本身也始终被不断地被武装暴动所困扰着,注意图中右侧穿着重扎甲和锁甲披肩手持两叶矛的卫士,这是阿拔斯精英重装步兵的典型配置

尽管艾布的对策算不上积极,但舒莱克起义军也并没有拿出什么像样的政策,很快起义军就连一个盟友都争取不到了,由于起义和随之而来的镇压,当地的牧区和农田一直处于荒废状态,随着战争持续至夏季,起义军的粮食供给每况愈下,最终在当年5月,在粟特仆从军(他们最初也参加了起义,而后又转投呼罗珊军,部队结构以弓骑兵、枪骑兵、骆驼骑兵为主,还有一部分弓箭手)的帮助下,萨利赫夺取了起义者最后的城镇,并对起义部族采取了极为血腥的镇压,艾布·穆斯林也将总督府迁至攻略未久的撒马尔罕,以弹压当地。而后齐亚德继续带领下辖军团与仆从军向东方和北方进军,一路追击残存的起义军并一路扫荡因为旱灾而变得虚弱的石国毗邻区,751年的齐亚德军团像是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一样不断收割着土地和财富,直到他收到总督下达的命令——全速奔赴怛罗斯地区攻击唐军(出自《历史大全》、《大征服史》,原文为艾布·穆斯林得知这个消息,就派遣齐亚德·本·萨利赫与他们战斗。双方在怛罗斯河相遇,穆斯林战胜了他们)。

怛罗斯之战:大唐阿拉伯两大帝国重装军团互砍5天?1天就累死了(组图) - 3
▲公元500年前后的粟特重装士兵,他们装备斯基泰和波斯式样的铠甲,但头盔、护腿和武器都要更加奇怪些,很具代表性,在公元650年之后,粟特人开始逐步突厥化,其部队结构和装备应该也有所变化

根据阿拉伯人的史料我们可以修正几个错误的认知,并得出以下几个比较真相的结论:

1:战役的前线指挥官是将军齐亚德·本·萨利赫,不是总督艾布·穆斯林;

2:呼罗珊军并没有倾巢而出,萨利赫部在出征时只有2万多军团兵,且在之前连续几个月的战斗中已经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并留下了一些部队用于占领,即使进行了补充,其核心兵力也不会超过2万,余下的部队是拉拢和征调的粟特和周遭其他势力的仆从军,规模亦不可能超过兵团本体,萨利赫兵团的总兵力和人员结构应该与高仙芝兵团相当,数倍之敌的说法应该有所夸张,其兵力应该不足4万。长期持续作战对萨利赫部的状态应该有所影响;

怛罗斯之战:大唐阿拉伯两大帝国重装军团互砍5天?1天就累死了(组图) - 4
▲突厥式的轻装具马甲(即由皮革、织物和少量钢铁制作的,轻型的可以在中远距离抵御弓箭的马甲)弓骑兵在袭扰弓箭手阵列和无马甲骑兵阵列时,往往可以占据优势,但通常不会影响整个战局

3:兵团新攻占的区域存在着粮食问题,而兵团还在继续推进,他们的补给状况不会很好,他们同唐军一样,也是长途奔袭抵达当地而后才投入作战的;

4:萨利赫兵团是接到情报之后急行军前往达罗斯地区的,艾布知道唐军进军的情报和即将抵达的地点;

怛罗斯之战:大唐阿拉伯两大帝国重装军团互砍5天?1天就累死了(组图) - 5

高仙芝的决断——扑朔迷离的交战时间与交战地点:与交战规模一样,怛罗斯之战的交战时间也一直是个谜,《历史大全》和《新唐书》都没有记载,而旧唐书的记载是“领兵二万深入胡地,与大食战,仙芝大败。会夜,两军解,仙芝众为大食所杀,存者不过数千。”,从字面意思来看,战争似乎只进行了一天,战斗自当天上午或中午起,唐军大败,残存的唐军趁着夜色撤出战斗。而在资治通鉴中则成了“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深入七百馀里,至怛罗斯城,与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罗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馀才数千人。”最大的争议也就出现在这里了。

怛罗斯之战:大唐阿拉伯两大帝国重装军团互砍5天?1天就累死了(组图) - 6

▲一张非常著名的反映怛罗斯之战唐军血战的油画,笔者在查阅英文和法文资料的时候都看到了这张图,但却不知道具体作者和出处

一个是似乎一天就结束了的战争,一个这个“相持五日”,而这个相持五日,从中文博大精深的角度看,也有两个解释,一个是双方兵团进行了五天的交战,始终相持不下,而后葛罗禄部众发起叛乱,和大食军一起夹击唐军,唐军战败。另一个则是双方在战场上对垒了五天,直到葛罗禄部众发起叛乱,大食军才发起攻击,并最终击败唐军。根据两段不同的记载,战场上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情况。

怛罗斯之战:大唐阿拉伯两大帝国重装军团互砍5天?1天就累死了(组图) - 7

▲尽管拥有质量上乘的重装步兵,但是呼罗珊地区并没有发展出像样的骑乘步兵体系,他们的部队步兵行军速度和在遭遇战发生时的体力状态必然不及唐军

从战略决策和当时的战场态势上看,我们不难直接否定第三种情况——即双方静坐五天,葛逻禄部叛变后萨利赫才开始进攻的情况,尽管高仙芝以刚愎自用而闻名,但如果遭遇一支和自己规模相近的大食部队,他肯定不会与对方对垒多日——原因无他,这里已经是阿拉伯人和石国人的领地了,当时安西都护府仅有3万作战兵力,从长安而来的健儿还没有抵达,高仙芝所部的汉军和蕃兵几乎是都护府的所有机动部队。为了完成这次远距离奔袭行动夺取怛罗斯,高仙芝兵团翻越了葱岭(帕米尔高原)猛进了700多里,将都护府的一切都远远的甩在了身后,除了在大军后方押运粮草尚未抵达战场的拔汗那部外,他们没有任何支援力量(这点未必,击败石国西进时,高仙芝征召了很多周边藩国和部族的部队,但他们能否翻越葱岭抵达战场有待商榷),而对手则完全相反,主场作战(虽然并不是真的主场就是了,只能说阿拉伯人比唐对当地的了解和控制越多一些)的他们可以快速征召当地部族和驻屯军投入作战(虽然并不能),前方出现了规模相当的大食军队,说明大食军已经知晓了唐军前来的消息,用不了多久,大食军就会组建更为庞大的兵团前来,即使不与高仙芝部野战,也可以龟缩在重点城市内让其无法夺取城市,这时的唐军其实已经不可能达成其战略目标了。

怛罗斯之战:大唐阿拉伯两大帝国重装军团互砍5天?1天就累死了(组图) - 8

▲怛罗斯城至今未被找到,不过其城市结构应该与同时代建筑的现存于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城堡类似,就算不建造专业的攻城器,也需要建造数台冲车或大量的临时登城梯

如果遭遇这一情况,以高仙芝几十年的领兵思路,他的第一反应应该是直接命令部队发起进攻,将敌军击退或打散;再不济,也要将对方打成一个人困马乏的状态,而后利用暗夜环境在蕃军骑兵发起夜袭的同时,令汉军骑乘步兵开始转移,而后骑兵也后撤转移,二者交替掩护撤出战场。而这样的选择会直接导致第一或第二种情况。从战后高仙芝的行动看,我们可以断定高仙芝的精神状况没有问题,所以可以直接排除第三种情况。而第二种情况则又有两个假说,一是高仙芝部对怛罗斯城展开了攻击,并进行了五天,而后遭遇萨利赫部袭击,这时候葛罗禄部众发起叛乱,安西军三面受敌,力战不敌而崩溃。二是高仙芝部在沿着怛逻斯河行军中,正面遭遇了萨利赫部,双方在河边不断对攻,并激战五日,直至葛罗禄部众反叛,唐军腹背受敌,逐步崩盘。

怛罗斯之战:大唐阿拉伯两大帝国重装军团互砍5天?1天就累死了(组图) - 9

▲葛罗禄部和粟特部类似,也是突厥化的游牧民族军队,不同于现代汉人对于他们的认知,当时的“胡人”对于中原王朝十分向往,普遍认为自己“世受唐恩”,这种临阵倒戈的极端情况在当时是极少发生的,也是难以预料的

这两个说法都有合理的地方,也都有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先就说法一来看,根据被呼罗珊军俘虏的杜环和其他战俘的情况来看,高仙芝军团拥有数量可观的掌握工程技术的军官,他们具备建造攻城器和攻击筑垒地带的客观能力,但是,怛罗斯城的大概位置为位于沙漠中间的绿洲周遭,周围非常缺乏植被,并不具备建造大型攻城器的客观基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唐军的情报不足),而怛罗斯城内是有石国守军的(也就是说当时的战场上可能同时存在着呼罗珊军、怛罗斯城守军、安西军和葛罗禄部四支军队,阿拔斯方的兵力可能达到唐书中“倍于唐军”的说法),当然,如果依旧可以以唐军处于攻城阶段进行假说,齐亚德·本·萨利赫又带着重兵集团前来,加上葛罗禄部众反叛,这时候唐军实际上处于一个不上不下,三面接敌的状态,一旦这一战争情况发生,唐军在攻城阵地里或攻城阵地附近遇袭,又被背叛,就算全部都是精锐,那三面皆敌甚至可能还处于攻城状态的唐军根本不可能撑到晚上,更不可能进行有效撤退。而且,只有《资治通鉴》提到了“至怛罗斯城”外(注意,尽管存在一定的歧义解释,但原文并没有出现“攻怛罗斯城”这样的描述),两本《唐书》和《历史大全》都没有提及怛罗斯城,而《历史大全》和《大征服史》则提到了另一个关于会战地点的信息——怛罗斯河(Nahr Ṭarāz,你也可以叫它现在的名字,“塔拉斯河”)。而这直接就将战场情况引向了第二个假说,同时又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在当时(或者说是下一次冰河期前)怛罗斯河的流域极广,几乎覆盖整个西域地区,这一下就让这次战争的位置更加扑朔迷离了。

怛罗斯之战:大唐阿拉伯两大帝国重装军团互砍5天?1天就累死了(组图) - 10
▲怛罗斯河(Nahr Ṭarāz)也好,塔拉斯河也罢,这条河流经区域实在太过广阔了,他的不少支流还是季节性河流,不同季节水文环境完全不同

而第二个假说还有另一个问题——如何让两个重装集团在战场上在没有城市和据点的情况下对线五天?不算仆从军,安西军的核心是2万左右的骑乘重步兵(兼职骑兵与弓箭手,存疑)和少量非具装重甲骑兵,而呼罗珊军团的核心则是1万重装步兵和1万具装甲骑,一旦双方的这些同时代数一数二硬的“铁罐头”挤在一起,用不了几个小时,双方就会一起累死在战场上,一旦双方本阵开始交手,战争斗必然在一天之内分出胜负。

怛罗斯之战:大唐阿拉伯两大帝国重装军团互砍5天?1天就累死了(组图) - 11

尽管安西军的武器和铠甲并不如唐的中央军团,但他们的重型札甲和光面铠的精良程度要胜于呼罗珊军,图为中国银联广告短片《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中的截图,这部短片考据的很好。

怛罗斯之战:大唐阿拉伯两大帝国重装军团互砍5天?1天就累死了(组图) - 12

而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高仙芝部的重步兵都是骑乘步兵,其整体行军速度要高于步兵需要靠两条腿跑的呼罗珊军团。理论上,前者具备更强的战场主动权与择机权,如果双方发生遭遇,高仙芝所部也应该是更早齐装满员的抵达战场的。在兵力不占劣势,双方都相对疲惫的情况下,装备更好、铠甲更精良且体能更充沛的唐军不应该输掉这场战斗。

怛罗斯之战:大唐阿拉伯两大帝国重装军团互砍5天?1天就累死了(组图) - 13
▲强弩、快刀、坚甲、硬槊、长陌刀,很难想象精锐的安西军团会遭遇如此致命的惨败(图为《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