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24.6°C-30.3°C
澳元 : 人民币=4.72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疫情三年, 大家终于开始认真研究“得新冠是种怎样体验”了(组图)

2022-11-22 来源: 蓝橡树 原文链接 评论2条

本文转载自蓝橡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戴口罩、打疫苗、易感染人群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家中必备常用药物……这些3年里反反复复强调的事项,将是可见未来2-3年,3-5年生活的常态。对于新冠而言,并没有成功可言,只是我们不得不开始新的生活了。

疫情三年, 大家终于开始认真研究“得新冠是种怎样体验”了(组图) - 1

最新的新冠防疫20条出来后,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最近在恶补奥密克戎知识。

新冠病毒从原始毒株,变异到埃尔法、贝塔、德尔塔,再到奥密克戎,无论是传播性还是毒性,都发生了改变。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3年,绝大多数中国人,多的是被封控的体验,却极少有得过新冠的体验。

这几日,“得新冠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话题,一跃登上了热搜,底下留下了上千条真实的体验。

疫情三年, 大家终于开始认真研究“得新冠是种怎样体验”了(组图) - 2

  • 奥密克戎是像流感那样的感染?还是传闻说的痛不欲生?抑或者有长期后遗症?

  • 疫苗到底能不能抵御病毒的入侵?现有的防护手段能否有效预防感染?

  • 防疫政策更精准后,普通人将面对怎样的风险?又要做哪些准备?

在浏览了大量的真实感染经历后,我们对新冠有了更多客观且感性的认知。

01 各地疫情,此起彼伏

关注疫情的人明显发现,自11月以来,全国各地几乎都在新增病例,其中以石家庄、重庆、广州、北京等地尤其引人注目。

11月17日:广东新增确诊病例1338例、重庆新增193例、北京新增100例;广东新增无症状感染病例为9110例、重庆4473例,北京366例。

虽然疫情形势严峻,但大规模的封控却在慢慢“收网”。

疫情三年, 大家终于开始认真研究“得新冠是种怎样体验”了(组图) - 3

石家庄作为试点城市,在社会面尚未清零的情况下,取消了大规模核酸测试,很多公共场合不看核酸了。此后随后连续3天,石家庄新增感染者下降了80%。

疫情三年, 大家终于开始认真研究“得新冠是种怎样体验”了(组图) - 4

11月14日,石家庄的核酸点

11月15日,文旅部发布通知:跨省旅游不再与风险区联动管理,跨省游客只需凭48小时核酸,并开展落地检要求。

尽管新增病例速度依然不容乐观,但疫情防控总体向着「精准防控」靠拢。

很多人担心,严防死守无法守住的病毒,一单“精准防疫”,难免“决堤”,最后会有越来越多人感染奥秘克戎。

有一个好消息是,根据「冰川思想库」的报道,目前广州累计的4.8万例感染,仅有2例重症,且均是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更没有死亡病例,95%以上感染者都是无症状。

除了管控区,目前广州人依然尽可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大家调侃说:“无症状感染者比我们的工资还多。”

疫情三年, 大家终于开始认真研究“得新冠是种怎样体验”了(组图) - 5

疫情下的广州海珠区(图/微博网友badegos)

11月17日,张伯礼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说:奥密克戎成为主流毒株后,一直在不断变异,它的致病力减弱,但传染性增强。他认为,奥密克戎难以彻底消灭,但希望越变毒性越低。

疫情三年, 大家终于开始认真研究“得新冠是种怎样体验”了(组图) - 6

换句话说,奥密克戎传播力依旧,但毒性变弱。这段发言在官方层面给奥密克戎「定性」,也安慰到不少恐慌病毒的人。

02 新冠,不止“大号流感”

但也不是洪水猛兽

浏览了很多#新冠体验#的文字后,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分裂感。

你说它不严重,美国的的确确死亡了107万人,传播速度又比流感快。你说它很严重,从绝大部分我看到的亲身体验,奥秘克戎症状类似流感,轻重不一,少有味觉、嗅觉消失,极少数存在后遗症存在。

我选择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病例,供读者参考——

  • 中老年人群体

@某广东网友:我之前也很担心,感觉像洪水猛兽。但在香港的父母,3月感染了新冠,在没有打疫苗的情况下,也一周就转阴了,也没有什么后遗症,我妈现在还天天去跑步呢。

最近妹妹在香港的公公也中了,症状比我爸妈还轻,这可能看个人的身体素质,但个人防护也要做好,因为平时的普通感冒发烧也很难受的。

  • 基础疾病感染

@某新疆网友:父母在乌鲁木齐,66岁。父亲有高血脂,母亲结肠癌术后第三年,糖尿病。父亲嗓子疼,咳嗽,母亲发烧38度两天,第三天退烧,嗓子疼咳嗽,不能喝莲花清瘟,喝了上吐下泻。自己吃了家里现有的感冒药感康和消炎药头孢,吃了一周后自愈,十天左右核酸阴,现在已过去近一个月,嗓子略微不适,没有其他后遗症。

  • 超高龄感染+基础疾病感染

@某新疆网友:这个和一般感冒感觉最不一样的是,退烧并不等于康复或者身体就舒服了。我家体质好的24小时内退烧了,外婆87岁,且是乳腺癌患者,3天后也退烧了。

但退烧后,还是会乏力,嗓子干的像撒了辣子面,要不停喝水,口苦,苦到喝水都是苦的,神经也会跳着疼,咳嗽,或深或浅。但有趣的是,每天都不一样,有消失的症状+伴随产生的新症状。大概1-2周后,一切正常。没吃药。

  • 学龄儿童感染

@某香港网友:全家10口人,6人感染,2个小朋友,4岁和9岁,各打了一针科兴。发烧一天后退烧,有一点喉咙痛咳嗽,7天内完全康复。

4个年龄介于25-50岁的成年人,打1针科兴疫苗的成人抗体不足,发病比较急,发烧2-3日,味觉减退,十分虚弱。7天后基本痊愈,咳嗽持续了10天,无后遗症。打了2-3针疫苗的成年人症状类似,但没那么严重,7天内都痊愈了。

  • 关于后遗症(百条留言,粗略估计2个提到了后遗症)

关于一个后遗症的例子:邻居家奶奶60多岁,平时身体健康也很开朗。没打疫苗。得新冠后(可能是Delta)发烧几天就好了。但她说自己好像突然没有开心的感觉了,什么都没有兴趣。好消息是,在吃了医生建议的药和维生素组合之后,新冠3个月后,又恢复成一个快乐的老太太。

疫情三年, 大家终于开始认真研究“得新冠是种怎样体验”了(组图) - 7

大号流感VS洪水猛兽,为什么个体的感受和数据统计的差异如此巨大?

「一小时爸爸」的观点是,当个人在面临疫情的风险时,一方面取决于病毒的危险性和医疗措施,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我们自身,我们自己的身体素质,以及是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就比如在美国,亚裔的感染,重症和死亡都是最低的。一方面可能是基因的原因,但更大的可能性是,亚裔更在意最自己和家人的保护,比如打疫苗、戴口罩,这极大幅度降低了在疫情中的感染。

03 我们离全面解封还有多远?

在上海封控期间,我们所有上海同事被封控在家里,短则40天,长则60多天,没有不抱怨的。但我也很清楚知道,敌人并不是防疫,我们的敌人始终就是病毒。

在今年上半年,「共存派」和「清零派」就已经斗得不可开交。「共存派」认为,别的国家都放开了,为啥我们还要天天核酸。

我曾听到过一个比喻,如果新冠是一场洪水,那「清零政策」就是筑高墙抗洪,彻底堵死水流的来路。而到了其他国家,大都采用了“小规模开闸泄洪”的策略,开口的大小依据各国国情不同有所不同。最终目的就是让洪水尽可能平稳流过此地。

各个国家的防疫政策,中国、美国、印度还是新加坡,各自所做的都是对的。每个国家依据国情和能力,美国一开始就接近躺平,不是他们不想管,而是美国那种自由主义盛行的地方,想管也管不住。印度更是如此,死了很多人,因为封控在他们那里实现不了。

而中国的情况是,在病毒传播性不强,但毒性较强的时候,是可以通过动态清零的方式防住的,动态清零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百万乃至千万级的弱势群体和老年人免受病毒的伤害。而现在病毒毒性减弱,但传播性极强,这样的防疫就很难行得通了。

疫情三年, 大家终于开始认真研究“得新冠是种怎样体验”了(组图) - 8

国情不同,病毒在变。现在经过3年的教育,大家都越发清楚“新冠病毒永远不会消失”,最后的结局就是「共存」。

对我国来说,当各方面都准备的比较充分后,软着陆才有可能。至于是何时,为什么不是昨天,会不会是明天。并不是个体感受能决定的,国家层面看到的数据以及宏观考虑全局,与个人感受完全不同。

也有很多人会以为,防疫就是非黑即白,不是放开就是清零,要么封得死死的,要么就躺得特别平。但实际层面并非如此。拿香港为例,至今在香港的阳性病人是需要住院的,如果上街在公共场合没带口罩是要被罚款的。

也许我们设想的终极目标是,有一天我们能彻底走出新冠的阴影,没有隔离、没有封控、甚至没有口罩。

但真正放开的那一天却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依然有高风险地区,依然会有核酸,依然还是需要不断打疫苗加强针,依然会有口罩。

过于恐慌和过于放松都不是我们应对新冠的正确态度。正如石家庄发布的「告石家庄居民书」中的一句话,给人极大的冲击:每个人都将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戴口罩、打疫苗、易感染人群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家中必备常用药物……这些3年里反反复复强调的事项,将是可见未来2-3年,3-5年生活的常态。

对于新冠而言,并没有成功可言,只是我们不得不开始新的生活了。


本文转载自蓝橡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
Arissashan
Arissashan 2022-11-22 回复
真像你说的那样就不会死那么多人,国家也不会浪费那么多金钱和精力去抗疫了
MtGillian
MtGillian 2022-11-22 回复
在我们这里感染了的听说后遗症严重得很,难道不是同种病毒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