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13.6°C-16.3°C
澳元 : 人民币=4.7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降薪下的金融圈众生相:富二代还开着劳斯莱斯,普通人想来标价30万(组图)

2024-06-26 来源: 金融八卦女频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降薪并不会影响我的收入”,对于“二代”和“资源咖”来说,在不在金融圈,他们的财富都不会受到影响,通过资源嫁接,或圈内朋友引荐、勾搭,他们不在金融圈,赚的钱可能都比在金融圈更加丰厚。

这年头,金融圈可谓话题不断,降薪、限薪的消息满天飞。

在“打破金融精英论”和整顿行业不正之风的大旗下,金融圈的“大哥”“小妹”也扛不住了,日子可愈发不好过了。

今年5月,平安银行率先明确举起“降薪大棒”,直接给今年的金融圈定了调:减薪、裁员,一个都不能少。员工们的绩效奖金纷纷“打折”,最高降幅竟然高达40%!这简直是给金融圈来了一记“闷棍”。 

不少小伙伴在想,已变成“雷区”的金融圈,还有人敢往里冲吗?此前那些靠家里资产上千万甚至上亿轻松进入金融圈的富二代、资源咖们,现在又处于怎样的境遇?是继续“躺平”,还是已经感受到压力想要逃离了呢? 

1.

/ 30万推荐费,

金融圈内推内幕“存在即合理”? /

金融圈自带的“魔性”总是让人“欲罢不能”,年年行情不好,但年年总有人“削尖脑袋”向里冲。毕竟,这是个充满机遇、挑战和无限可能的地方,想获得“高薪”,最后还得进金融圈。 

最近一位圈内人士跟八妹透露,今年虽然行业不景气,头部金融机构或公司还是有无数热血青年费尽心思求职,竞争异常激烈。 

在激烈的竞争下,“内推”便形成了一片暗涌的“江湖”。对于很多想涌进金融圈的人士来说,内推是他们的“稻草”,不过这条“稻草”的价格可不低。

近日,八妹从某二手平台看到一则帖子,一个心仪的金融圈岗位,背后竟需支付高达30万的“推荐费”。这不禁让人感叹,金融圈果然玩的是“高端局”。

当然,“高端局”提供的服务也是不一样的。帖子中写到,这笔费用可以直接让你获得面试资格,并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无外部申请通道”。对于部分求职者而言,尽管价格不菲,但诱人的岗位薪资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似乎让这笔投资变得“物超所值”。

降薪下的金融圈众生相:富二代还开着劳斯莱斯,普通人想来标价30万(组图) - 1

都说“存在即合理”,那内推背后有怎样合理的存在逻辑呢?

首先,尽管限薪降薪,但金融圈的高薪仍是众所周知的。动辄几十万年薪的岗位,对于众多求职者来说,极具诱惑力。而大学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经验和履历的支撑,往往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次,很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设置的异常之高,例如,有圈内人士透露有些一线金融机构,本科不是“清北复旦上交”,连网申都不过,“两财一贸”都不在准入门槛范围内。这种巨大的供需矛盾,无疑为“付费内推”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内推”这种形式,其实并不是刚新兴起来的,此前,就有博主曝光了广发证券、开源证券等多家券商公司存在“实习生套娃”,称有实习生打着正式员工的旗号大搞“付费内推”,并从中获利。

此外,“1.5万保证过”“我们是绕过HR直接和领导/导师谈的”“实习结束后有实习证明、背调、推荐信”“不需要笔试,面试也是走个流程”,此类说法非常诱人,在金融圈也不绝于耳。虽然时代在变,但人性中的贪婪和欲望似乎从未改变。在金融圈这个充满诱惑和机遇的地方,这种“付费内推”的现象之后或许还会持续上演。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江湖里,有人将内推变成了自己敛财的工具。对于求职者而言,面对这样的“捷径”,还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据八妹的观察,没有一家“内推”机构提到“如果不过,可以退还费用”。此外,一些“马甲”公司,可能打着“内推”的旗号招摇撞骗。

而对于招聘方而言,内推机制本应是他们寻找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内推被商业化后,这一机制的公平性便受到了严重挑战。

在内推的过程中,利益输送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一些企业内部员工或管理人员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人脉为亲友或关系户提供内推机会,获取可观报酬,而一些中介机构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可能会与企业内部员工或管理人员“内外配合”,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同时,双方可能会通过虚构实习经历、工作经历等方式为求职者“包装”简历,然后将其推荐给企业。一旦求职者成功入职,中介机构和企业内部员工或管理人员便能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这种产业链的形成不仅破坏了行业的公平竞争环境,还可能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在“内推”已经摆在明面上讨论时,曾经“神秘”的金融圈或许也褪去了风光,当你正想花“重金”进入金融圈时,看看“金融二代”“富二代”们怎么看这个圈吧。

2.

/ 富二代、资源咖的金融圈生存现状:

“降薪并不会影响我的收入” /

Archy,1990年出生,纽约大学本科毕业,父亲是知名投行高管,自幼便被父母送去了美国读书,妥妥的金融圈“二代”。他的实习期是在IDG度过,后来回国后,出任XX资产管理公司亚洲区投行部副总裁,现在已经开上了“大劳”。他告诉八妹,年薪百万在他毕业之后的第三年便达到了。

在金融圈混得游刃有余的 Archy说,刚进这个圈时,也是从干各种琐碎的杂活做起,不是尽调这个项目,就是要跟上司经常出差谈业务见领导,跟身边的“二代”相比,自己根本不算什么,在这一时期, “装孙子”是常事,要么因为需要对方提供的资源而喝的烂醉,要么凌晨5点还在写“大甲方”的需求报告, 直到晋升到现在的位置时,情况才有了改观。

对于Archy来说,他认为圈内的“二代”,更像是资源和利益的连接器,需要落地什么项目,就把资金和权力方嫁接在一起。有的时候,项目敲定得非常容易,利用一只雪茄的时间,双方评估完通过项目自己可获取到什么利益,这个项目就开始推进。坐到他这个位置,已经不需要再去撰写什么报告,他评估完项目可行性,就会交给下面的“小朋友”走下一个流程。

老江虽然不是二代,但也是年纪轻轻就做到了XX基金的副总,迈巴赫是他的代步工具。他对八妹说,金融圈就是一个“大染缸”,在这个圈里要善于伪装,高薪只是针对会处理资源和人脉的金融人来说的。

在老江看来,如果你会嫁接资源,或者你本身就是资源的中心,那获得丰厚的收入只是顺手的事情,但大部分这个圈的从业人士,只是表面光鲜亮丽。虽然老江名跟利都已拥有,但他说到现在为止,依然很少凌晨两点前睡觉,不是在维护关系,就是在跟更大的基金拓展圈子,自己都害怕哪天会猝死。

对于现在的降薪,Archy和老江都表示,对于他们来说,几乎不受“降薪”的影响,一方面降薪范围并不包括他们,另一方面,他们的收入早已不靠公司的薪水,即使降薪,从其他地方也足以弥补。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自己的“副业”。

例如Archy在大学期间就创立了橄榄球转播公司,在他进入X资产管理公司之前,该项目就被收购,他们创业团队套现了近1000万美元,靠着这笔钱,Archy又与朋友合伙创立了影视公司、国际学校等项目,在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现在看来,才更像是“副业”。而老江也通过自己额外的投资,赚的盆满钵满。

八妹问他们,既然已经有了“躺平”的资本,那为什么不选择“躺平”?

他们说,进入金融圈,你的野心是无法被满足的,同时已经习惯了之前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如果突然停止,自己一定会生病。另外,Archy向八妹透露,这个圈的“二代”完全抽离金融圈非常困难,因为你做的事情,都多少会与这个圈相关;当然即使抽离金融圈,以他们积攒的资源和人脉,重新创业也会不缺收入。

比如他认识的一个“二代”朋友,跟XX上市药厂的二公子是发小,这位“二代”朋友从金融圈出去后,与发小合伙做起了口罩生意,三年时间,二人至少赚了一个“小目标”。

Archy的另外一个朋友,此前也在金融圈赚够了回报。不过他没有进入传统行业,而是创立了互联网租车平台,凭借自己的资源,在他的平台上有很多较为稀有的跑车款式,光是靠朋友和之前积攒的人脉,就足以养活公司,并赚到并不比之前少的收入。

因此,对于“二代”和“资源咖”来说,即使抽离了金融圈,他们的财富也不会受到影响,通过资源嫁接,或圈内朋友引荐、勾搭,他们不在金融圈,赚的钱可能都比在金融圈更加丰厚。

3.

/ 能力和业绩优先?

金融圈资源分配的新格局 /

目前来看,“二代”和“资源咖”在金融圈仍占据优势,凭借着家庭背景和优势,往往能够轻易获取到金融资源,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公。

如果少了“二代”和“资源咖”的参与,金融圈或许会更加注重能力和业绩,而不是单纯的家庭背景和资源。这将促使金融机构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同时也为那些没有家庭背景但有能力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对于精英来说,在金融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到金融市场的运作中,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而互联网行业则以其创新性和包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过,八妹的另外一位券商朋友说,对于真正的精英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金融圈,例如有“大牛散”在证券公司开设一个账户,存入上千万或上亿的资金,自己的儿女就可以在该公司担任职位,同时可以管理自己的资金,一方面不会无所事事,另一方面,券商可以赚取佣金,而精英们可以获得超额的投资收益。

而券商行业中的非精英,又被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体制内也就是“后台”,他们的收入主要靠固定薪资,虽然薪资不高,但没有业绩和裁员压力。而最苦的就是没有资源的体制外人员,被称为“前台”,不但收入少(有的“前台”连底薪都没有,主要靠业绩提成),还要面临裁员和业绩的双重压力,对他们来说,金融圈曾经的光鲜和他们无关,更不要说现在。

不过,券商朋友还向八妹提到,目前就北京地区来看,即使是体制内的券商人日子也并不好过。有券商总部正在裁撤业绩不好的营业部,她所在的公司,目前已裁撤了15%左右的下设营业部。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没有光鲜亮丽的资源和背景做支撑,就只能去拼自己的毅力和恒心。Vicky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

Vicky,1990年出生,普通家庭非京户,没有985的学历,从影视行业转行进入金融行业,目前是某央企金融机构在编人员。

在与八妹的交流中,她说:“我最早入行因为没有资源,只能从一名保险员做起,前期经历过的痛苦和艰难只有自己知道,但是,我坚信有毅力、恒心和拼劲的人也能在金融圈立足,就是靠着这股劲,我才有了现在拥有的一切。”

在她看来,自己跟那些“资源咖”和“二代”们没法比,永远也不会有他们的松弛感。“对于像我们这样没有资源的人来说,想在金融圈立足,只能去‘拼’,在现在的‘降薪’背景下,更是这样。”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