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美国封禁,外国顶尖人才涌向中国!法国“激光巨匠”、美国“芯片之父”全来了(组图)
近期,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旗下的AI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走红,但在其发展势头正劲之时,却遭遇了来自多国的封杀行动。
据相关报道,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等十国均对DeepSeek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措施。
而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式创新,冲击全球AI产业格局的同时,也迅速在全球科技圈掀起波澜。
而其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进入现代化以后,一个国家能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足,更多的是看这个国家的人才储备量。
最近两年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大量的外国科研人员涌入中国,或许这将会成为中美竞争的转折点。
数据显示,过去4年里,就有3000多名美科学家投奔我国,离开日本来中国的科研人员也连续5年保持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国家竞争力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谁更尊重人才,谁才能赢得未来。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电气工程和激光领域先驱、法国物理学家热拉尔·穆鲁(Gerard Mourou)10月宣布以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的身份正式入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在20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穆鲁曾在北京的一次活动中表示,各国科学进步的差距“确实在缩小”,中国政府比美国更重视科学。
全球纳米技术领域的顶尖科学家,美国“芯片之父”查尔斯·李波,他的研究突破性地推动了纳米线和一维纳米器件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在电子学、生物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查尔斯·李波教授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曾培养了一大批国际著名的中国学者,他们都活跃在国际纳米科技研究的第一线。
正是这样一位在学术上获得全球认可的科学家,却因为与中国的学术合作,成为了美国政府针对所谓“技术泄密”行动的焦点。
在没有实质证据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以“未及时披露外国合作”的罪名,对李波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调查和软禁。
2024 年 8 月,他在回应《南华早报》的邮件表示,他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其他地方的几所高校中寻找机会,如今,他毅然来到中国,并果断宣布,要在中国的三所大学任职,为中国培养高端芯片人才。
东京大学教授福田敏男来了中国后,直接玩出纳米机器人。
日本“光催化之父”藤岛昭,在上海理工带团队搞出新一代清洁能源技术。
而这些科技大佬来中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中国的科技研发投入从2010年的7000亿元一路飙升到2023年的约3.3万亿元,对科技的支持有目共睹。
另外,想要搞研究,需要申请项目。在美国,申请个项目得等上半年,还不一定能批下来。可在中国基本上是“秒批”!
中国的创新生态也是没得说。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周期特别短,这让科研成果能快速产生实际价值。
还有中国独特的“包容式创新”理念。西方有着严格的专利壁垒,一不小心就得吃官司。但在中国,强调的是开放合作,不会因为你的国籍而设限。只要你想做事,就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支持。
只能说,科学家有国界,科技没有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