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专家建议!我的膝盖嘎嘎响,背也痛,我还应该继续锻炼吗?(组图)
我受伤了吗?
还要不要继续运动呢?
锻炼时的酸痛很多人都经历过,适当不适往往说明你动了“真格”,
但那句 “no pain, no gain” 并不意味着你要硬扛所有疼痛。
那么在运动之后,哪些不适属于正常,哪些则可能埋下伤病隐患?
首先,疼痛是运动后最常出现的一个 “副作用”,也是运动人士需要注意的一个症状。
物理治疗师Matt Todman表示:
对于运动后疼痛,我们可以进行自我评估。
比如以1-10作为疼痛量级的划分,疼痛1-3分是正常范畴,
但若超过4分,就属于中度疼痛,应引起重视。
扭伤、跌倒后36小时内出现的肿胀、僵硬、活动受限,或关节无法承重,都是需要处理的信号。
但有些身体“小状况”其实没那么严重。
膝盖弹响、肌肉发紧、不适
Lancaster大学的Adam Taylor指出,关节弹响多由气泡破裂产生,只要不疼就不用担心。疼痛才是该看医生的信号。
运动后肌肉酸痛
高强度锻炼会引起DOMS(延迟性肌肉酸痛),通常48小时内最明显。
做好热身、拉伸、逐步加量,能减少酸痛感。按摩枪和拉伸都有帮助。
晨起跟腱僵硬
跟腱是个“又强又娇气”的部位。
运动物理治疗室Paul Hobrough表示:
可以带着低于4分的轻微疼痛继续适度运动,比如做提踵练习。
但如果疼痛持续恶化或延伸到跑步后,也许是炎症或退化,需早介入康复。
举重或园艺工作后腰酸
研究显示,规律的负重训练、园艺劳动有助于强壮腰背。
问题不在于活动本身,而是“用力过猛”或动作不当。
若做不涉及背部的动作时也腰痛,那就要检查动作是否正确。
抹止痛膏可以缓解关节不适吗?
外用止痛膏确实能暂时缓解疼痛,但别用来“盖住问题”继续训练。
Hobrough建议:如果疼到要常用药物,那应该先进行康复评估。
崴脚后还能继续动吗?
若没有严重肿胀或疼痛,可尝试轻度活动。
但不要太快恢复负重训练,尤其是在伤后36小时内。
冰敷每次不超12分钟,有助控制肿胀。
关节“咔咔响”像是磨损?
中老年人普遍会出现关节磨音,只要不疼就不是大问题。
若伴随疼痛或肿胀,可能是骨关节炎早期,应由专业人员评估运动方式。
连续高强度训练,身体吃得消吗?
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做HIIT等高强度训练的人,受伤风险更高。
尤其是膝盖、脚踝、肩膀最容易中招。
因此合理安排“恢复日”是关键,练得越猛越要懂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