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简单!做好这10件小事,可以防痴呆!(组图)
每天做出小改变
也许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但其实每天只要做出一些小改变,
就可能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认知能力的衰退和痴呆!
科学家指出:
多达45%的失智症病例,其实都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生活方式调整来延缓或避免。
密歇根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神经学教授Eva Feldman强调:
越早建立起对大脑的保护越好,因为一旦脑部受损,通常是不可逆的。
今天就来分享八位神经学专家认为的最有效的十个大脑保健建议:
戴好头盔
专家一致认为,物理性保护头部是最重要的措施。
多次头部创伤或脑震荡,可能导致慢性创伤性脑病(CTE),这会显著加速认知功能的退化,甚至引发失智症。
像骑自行车、滑雪这类活动,一定要戴头盔。
摩托车骑士更是必须戴,即使当地法律没有强制要求。
保护听力
听力下降已经被发现与失智风险显著相关。
科学家猜测,这可能与大脑中处理听觉和记忆的区域邻近有关,
也可能是听力丧失造成社交减少、大脑刺激不足,进而加速退化。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神经科医生Elizabeth Bevins建议:
在暴露在噪音环境中(比如割草)时戴上耳塞或降噪耳罩。
此外,50岁以上人士,或经常暴露于高分贝环境者,应每1至3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
洛杉矶Cedars-Sinai的神经科医生Shlee Song还提醒说:
不要等到听力严重下降才佩戴助听器。即便只是单耳听力减弱,也会影响与外界的互动。
检查视力
除了听觉,视觉健康也直接关联认知功能。
一项2023年研究发现,71岁以上患有中度或重度视力障碍的人群中,大约三分之一也患有失智症。
Song表示:
我们在脑健康领域有句常说的话——用进废退。
这里的意思是,大脑对于那些仍然经常使用的感官功能,更容易保持活跃状态。
成年人应根据年龄和健康状况,每隔几年安排一次眼科检查,
必要时戴眼镜或进行矫正手术,有助于降低相关风险。
多走少坐
神经学家指出,运动能通过增加血流和氧气输送来促进大脑健康。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放射科副教授Cyrus Raji说:
即便只是每天步行一公里,也能产生明显益处。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Kevin Bickart指出:
减少久坐、保持身体活动,也有助于大脑健康。他建议每20分钟就起身活动一下。
此外,选择不完全依赖背部支撑的椅子,例如凳子、长椅、甚至坐在地板上,
也有助于锻炼核心肌群,从而间接促进大脑活力。
控制胆固醇
“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来自红肉、全脂乳制品、含糖饮料等摄入物,
摄入太多容易造成动脉硬化,从而影响大脑供血,增加中风和认知障碍风险。
伊利诺伊大学的神经科教授Fernando Testai建议:
饮食上多吃豆类、全谷物、水果和蔬菜,有助于调控胆固醇水平。
维持健康体重、规律有氧运动,以及在医生建议下服用降脂药物,也都是有效手段。
清洁牙齿
口腔健康与脑健康之间有着微妙却重要的联系。
Song表示,口腔感染可能传播至鼻窦,引发脑部血栓或排液问题。
而且越来越多研究显示,牙周病与失智症存在相关性。
她建议:
坚持每天使用牙线、刷牙,每年至少看一次牙医(最好每半年一次),间接守护大脑健康。
社群活动
Cedars-Sinai的神经科医生Jessica Choi指出:
保持活跃的社交生活有助于抵御孤独感带来的负面影响。
她观察到:
有良好社交支持系统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明显优于缺乏社交网络的患者。
加入读书会、园艺团体等组织,或是每月和朋友或家人聚餐一次,都能带来正面影响。
佩戴口罩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空气污染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罗切斯特大学的神经毒理学家Deborah Cory-Slechta表示“
空气中的超细颗粒物可能会进入大脑,引发化学反应。
某些颗粒物极微小,甚至空气过滤器也无法完全阻挡。
她建议在空气质量差的日子里佩戴N95或至少是外科口罩,并减少暴露。
爱护脖子
颈部血管为大脑输送血液,一旦颈部受伤,可能导致血流受阻,引发缺氧或血栓,危及大脑健康。
Song表示,她经常遇到因车祸、按摩不当或脊椎推拿而扭伤颈部的患者。
她建议避免剧烈扭转、拉扯等动作,
尤其不要在颈部使用按摩枪或进行“深层组织”按摩,按摩时应集中在上背部和肩膀区域。
此外,坐车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如果怀疑自己颈部受伤,应尽快就医。
睡个好觉
Feldman指出:
优质的睡眠不仅能让人保持清醒头脑,也有助于预防失智。
睡眠能巩固记忆、清除大脑细胞代谢产生的 “垃圾”,这是保持脑部健康的关键环节。
对于夜班工作者,她建议使用遮光窗帘来维持生理节律。
若因焦虑或抑郁而失眠,可以尝试冥想放松。
若睡眠问题持续存在,可通过记录 “睡眠日记” 来寻找原因并调整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