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票1000多对标希尔顿酒店”,沪港金融牛马的专线动车咋被抢成网红打卡项目?(组图)
眼下的大众交通方式很难完全满足大厂优质牛马们的差旅需求:
飞机上没网,不适宜牛马随时随地打开电脑犁两亩地;动车高铁时间长,大多在白天,浪费宝贵的见客户的时间;红眼航班或过夜动车则是48小时加班路上的又一重折磨,面对第二天三个拉齐会,眼皮垮得比嘴角还快。
小时候觉得“坐飞机出差在小桌板上敲键盘的大人一定很酷”,打工了才发现那不过是一种“每天早上睁眼都需要回忆一下自己在哪个城市”的绝望。
直到牛马们坐上了酒店级过夜动卧:发车时间在周五晚上,车厢配置堪比星级酒店,管家服务按铃即到。
图源:小红书@南半球的艾利克斯
春运时还被戏称为“当代运奴车”的过夜高铁,如今咋就成了移动的星级酒店?
专程从上海坐一趟11个小时的过夜高铁去香港,乍一看纯属“没苦硬吃”。
时间上G899这趟车毫无优势:上海到香港直飞不到3个小时。即便是动车,也有比它更方便的选择:上海到深圳的动车一天10班,最快只要7个半小时,再过关到香港也就几站地铁的事。
关键是,G899动卧的票价惊人,比机票贵了快一半:上海到香港的机票在非节假日普遍只需500-760元,一张动卧下铺票却要1010元——还是打了4.3折后的价格。按照公布票价,一张动卧票的票价达到近2400元,接近飞机头等舱。
“科普中国”此前又指出:“4个铺位”为普通软卧,高级软卧有1-3人间之分。也就是说,这条被沪港金融人士疯抢的G899实则是把普通软卧卖出了高卧价。
可它贵就算了,还难抢。G899只在每周五、周六、周日、周一各发一趟,但二等座都还余量充足的时候,接下来两周的动卧却早早就显示“售罄”。带孩子坐动车去香港的上海妈妈因为抢不到卧铺票,跨境列车又不支持上车补票,只能先带孩子坐到深圳北,再下车买另一趟深圳北到西九龙的票。
你畅想和dating的香港金融男在沪港之间上演“如果多一张车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点开12306才发现,别说多一张了,你自己那张都不一定候补得上。
图源:小红书@occo
花11个小时从上海到香港,你说我坐的明明是动车,还是最新版的复兴号,怎么跑起来却有一种绿皮般的安心感?
单看G899跑起来的效率,确实是“从前车马慢”:全程1600公里,除了起始站外,只停三个站:杭州,宁波,深圳。但用时11小时,均速只有150公里/小时,效率上相当于一趟跑得快一点的Z字头绿皮火车。
你问宣传里的复兴号最高时速350公里难道全靠吹吗?也不全是,由于不同段落线路速度的限制,G899只能在上海到宁波的两个小时间按最高每小时300公里时速运行。
票价贵过飞机、速度堪比绿皮、普通软卧卖出高卧价,开在牛马密度位居前茅的上海、香港之间,你感叹盒饭68一份的高铁终究是想赚钱想疯了,铁路公司却笑你不懂“列车全面提质升级”的含金量。
去年9月,“中国铁路”官方发布公告,北京西、上海虹桥与香港西九龙间开行的高铁动卧列车全面提质升级,旅行时间压缩,“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夕发朝至优势更加明显”。
优势在哪?
作为一趟动车,G899的服务接近酒店水准。
一个包厢上下四床,每张床都配备可调节亮度的阅读灯和氛围灯,以及帽钩、裤架、插座、置物盒。床铺内外是低调典雅的全季风装修:枕头是乳胶的,床垫厚且软,列车员的精妙手法则保证每一次上车看到的被子都整整齐齐“折成豆腐块”。
图源:小红书@迷迷迷登登
酒店及待遇还体现在上车赠送洗漱包:包里不仅有牙刷、梳子、压缩毛巾,还有洗面奶和润肤油。G899知道你在火车站点不到爱吃的外卖,于是也给你准备了甜咸兼备的零食,有坚果、手撕牛肉和消化饼干,宛如高铁一等座的零食包。
换上同配色的酒店级一次性拖鞋,涂着广铁特供润肤油,你只好承认这趟以为“凑合睡一晚”的动车席,某些时候比你花300买的商务酒店房还要周到。
你甚至还能在这11小时里体验一把私人管家的尊享服务。
轻轻按铃,就有乘务员为你送上晚饭或者耳塞。有人反映晚上通道开关不停的自动门影响睡眠,乘务员管家便帮忙锁上了自动门。“只要表达诉求,都会在合理范围内满足。”中铁官方介绍里,这是动车首次引入“管家式”服务,乘务员兼任服务管家,“为旅客就寝、盥洗、餐饮、答疑等提供呼唤式响应服务”。
动车上的粤式特色餐饮更是让你无痛体验到粤圈太子爷的松弛:餐车上除了能吃到煲仔饭,还提供鸡尾酒。硬要追求品味,你还能点一瓶88元的轩尼诗VSOP干邑或者198的麦卡伦威士忌。
你在驶向香港的列车上,喝着一杯列车员特调的加州之恋,坐在铺着柔金色桌布的桌板前,透过窗口欣赏疾驰向后的黄浦江夜景,即使知道明天见的是刁钻的甲方,脑袋里也忍不住响起苏丽珍邂逅周慕云时的那首《Yumeji's Theme》。
但不管你在G899还是绿皮上,不会改变的一点是:列车上睡得好不好,不取决于服务,只取决于同车厢的乘客。G899再怎么宣传自己“配备噪音更小的变频空调”、“在宁波至深圳北间1300公里的距离内一站不停”,也掩盖不了下铺外放的抖音和过道里整夜尖锐爆鸣的婴儿。开盲盒的乘坐体验让很多G899的潜在体验者望而却步。
人和金钱的关系终究复杂,于是到底谁会堵上1000块,买一趟上海香港往返的卧铺高铁,就成了最大的谜。
频繁来往两地的商务牛马们无疑是这趟动车头等舱市场之一。出差或来往两地返工,夕发朝至的列车“不耽误上班”,也能让你相对体面地第二天大早直奔公司。
比如就有香港保险公司的从业者周五带着内地客户去香港投保,专程选了这趟动卧,节省了白天的时间,也凸显自己服务的周到。毕竟就和京沪列车被坐成牛马专列一样,沪港也是商务交流的重要路线:香港航空特地为来往两地的牛马开通了飞机年票,一年往返3-5次,价格在5100港元到15800港元不等。
周末特种兵看重的则是这趟列车“省下一晚酒店钱”。香港酒店的贵人尽皆知,聪明的打工人早早算好了这笔账:去香港的飞机票或许比G899便宜两三百,但这个差价远不足以弥补你在香港住一晚酒店的价格。如果再算上机场到市区的打车费,1000多的高铁瞬间亲切了起来。
对于更多出行选择受限的人——比如带孩子的家长,恐飞群体,或是已经成了旅游市场中坚力量的退休群体,当然也会感激G899的出现,给自己多了一个烟味火车和硬座高铁之外舒适出游的选项。
人在北京的牛马倒也不必艳羡。就在去年同一天,北京到香港的G897次高铁也实现了同等酒店级待遇的改造。同样是周五到周一每晚8点发车,第二天早上7点到达香港,比上海到香港还快了10分钟,被称为“全球最快动卧”。
和沪港列车一样,这趟车的动卧公布票价定在3100元到3500元,但实际售卖的执行票价在非节假日会打折,比如4月14日近两周的车次就有4.1折到3.2折的折扣价,票价在1200元左右。
高铁“打折”是浮动票价后的新常态。浮动价会考虑季节、日期、时段因素,以“公布票价”为上限,不同车次执行不同折扣。但根据界面新闻统计,涨价的车次数一般高于降价车次数,总体上线路票价相对于原来的价格也上涨了。
你对着3500元的高铁票暗自咂舌,高铁在不知不觉间好像变成了“坐不起”的交通工具——“豪华动卧”进驻几大高铁线,高铁的变相涨价也愈发明显。
交通媒体“通行线”发现,京港、沪港列车从和谐号提质升级成复兴号,把原来的动卧车厢和高级动卧(两人一间)车厢,全部改成四人一间的动卧后,“特等座的公布票价与原车型的动卧席位票价较为接近,而新车型的动卧席位公布票价则逼近原车型的高级软卧公布票价。”
你这才悟到“提质升级”的真正意义:星级酒店的服务就该配星级酒店的价格,你觉得高铁似乎变贵了,再细看,原来不叫变贵,叫提质升级。
为了让这场提质升级更充分、更多元、更有吸引力,不少铁路都开始纷纷创新,沪港、京港还不是最激进的那一个。
北京西到深圳北的纵向动卧列车,彻底实现了I人梦想的一铺一间、私密独立的火车睡觉体验。
床位纵向排列,左右两排分布,每个床配有遮光帘和独立的行李空间,像极了大兴机场的睡眠仓。但因为左右布局不同,头部位置是弧形的“小户型”床位会比另一侧床位更加狭窄。相比普通高铁,车体高度和整车编组长度都有扩展,车重足足增加了23吨,就是为了让车厢内的空间更大。
如果时间充裕,你还能在杭州到乌鲁木齐的路上体验一把高级软卧,43小时的火车,花上2000元,你就能在火车上住进真正的单间:两人一间,配备衣柜、沙发和独立卫生间。别人铁锭直达拉萨,讲究是“青春没有售价”;你躺在2人间软卧里一路摇到新疆,心里默念“青春也不是非要没苦偏吃”。
图源:小红书@Aurora
但往前数几年,“豪华软卧”是否真的有必要存都曾遭到激烈质疑。
2010年北京到上海的列车首次开放带沙发的高级软卧,但由于乘坐的人太少,在次年全部被改成了普通软卧。同年春运期间,上海到成都之间的动卧车推出了配有电视的高级软卧,票价高达2330元,也引发了“春运很多人买不到回家的车票,铁路却推出高价动卧”争议。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坚在当时的采访中提出,和航空相比,铁路的优势在于价格,价格太高,有钱人大多会选择更便捷的飞机。推出豪华动卧不如增开一些需求更大的普通快车或者动车。
对于豪华动卧价格的质疑直到这两年也没有停歇。“8分钟动卧420元”就曾引发了对于“动卧到底是如何定价”的广泛讨论:D2245次列车从南京南站至江宁站,用时8分钟,二等座和无座售价6元,高级动卧售价却达到420元。
有人推测这是由于动车的“起步价”设定。12306官网发布的《铁路客运运价规则铁运〔1997〕102号》,旅客票价方面,均有起码里程,即起步价。其中卧铺票最高,起码里程为400千米。
虽然高铁的浮动票价政策已经实施了好几年,但动卧的涨价比普通坐席更夸张。去年6月,国铁集团公布再次调价的声明: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沪杭段、杭长段,杭深铁路杭甬段等4条高铁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将于6月15日实行“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场化票价机制”。
据《深圳商报》2023年的报道,北京到深圳的动车卧铺,平日只需要1150元,但是在国庆假期前一天,价格涨到了1860元,下铺动卧价格则达到了2090元,涨价近一倍,甚至超过了机票的价格。
对于涨价和供需错配的质疑声背后,是铁路公司一直以来“打造能赚钱的高铁”的目标。2023年,国铁集团扭亏为盈,净盈利33亿元,从2022年的亏损696亿元实现扭亏。
高铁一直以来被视为民生项目,中国铁路大部分线路目前处于亏损状态。截止2024年,4.5万公里的铁路内盈利的里程只有2300公里,占总里程的6%,集中在京沪、京津、沪杭、沪宁、宁杭等发达城市。
高铁的涨价也会考虑到当地的高铁需求、商务旅客占比和旅客支付能力,某种程度上属于铁路的“劫富济贫”:2016年以来,绝大部分调价区域为经济更发达、市场需求旺盛的东部地区。之所以专挑京沪等高铁进行市场化定价,也是因为乘客的需求远远大于高铁的供应,浮动票价能“平衡供需,更有效地调节客流”。
对于高铁如何赚钱,经济学研究者许光建提出,“高铁票价体系要更多样化,更多考虑不同旅客的需求。包括开通不同性质的车次,如高档的旅游专列高铁。”
于是在铁路运力不断增加的当下,豪华动卧为高铁盈利的梦想带来了更大的想象力。
世界各地都在给睡火车体验“提质升级”。原本纯粹为了“高效到达目的地”的过夜列车本身也被打造成特色旅游项目。火车在今天成为了介于“交通工具”和“体验式旅行”中的微妙环节。
比如每个去日本旅行的人都梦想体验一次的「日出濑户」和「日出出云」列车,坐在12个小时的卧铺特快列车上,一路纵览横滨、静冈、姬路的风景,在早上六点睁眼就能从车窗看到被朝霞染红的濑户内海。
列车在1997年时的设计初衷是专供商务人士使用。车上分为单人标间、双人标间、单人豪华间等不同房型,单人豪华间里不仅有85厘米宽的床铺、迷你电视,还有独立洗漱台和办公桌椅。车内有2个公用浴室,用洗澡卡每人可以进去洗6分钟澡。
欧洲列车则提前几十年开始了提质升级。从巴黎到意大利的威尼斯辛普隆东方快车宣布今年5月将推出“铁路传奇巴黎到托斯卡纳”三日行,你可以走进 3674 号酒吧车厢欣赏现场钢琴演奏,然后回到你的宝石色客房休息。为了呼应历史感,车厢里还有一个图书馆。套房配有大理石浴室和双人床,以及24小时管家服务。
“夜行日游、移步换景”的火车旅行这两年也在国内兴起,主要瞄准有钱有闲的“银发族”:成都在去年首次开发了全程8天的Y472次“熊猫专列·什邡号”旅游列车,从成都出发,经云南临沧、双江、沧源直达建水。
八天的火车旅行也是一场密集的移动观光:车上有舞蹈演员每天在车厢里载歌载舞,看腻了表演还可以去KTV包房和闺蜜们打牌唱歌,吃的是旅行线路定制的特色餐:清蒸鲈鱼、汽锅鸡和过桥米线,每个车厢都配备健康管家。
火车、高铁们还在尽力奢华,除了把坐火车当旅行的退休精致生活家们,只有北上广打工人毫不犹豫地买账:
“在11个小时悠然前进的移动豪华酒店里当牛马,和瑟缩在‘八百里加急牛马专列’的京沪高铁上回老板消息,果然还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