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委书记:红色会让人亢奋,所以被全市禁用(视频/图)
据华商报报道,三河市市监局某负责人于2024年10月在一场面向市场商户的现场谈话中透露:
根据(三河市)书记的要求,三河市的城市形象打造的是学院风和国际化,不允许有红底的(招牌)。因为红代表一个火,会让人亢奋,人来到这里会感觉烦躁。而蓝色太俗,也不允许用,不能把市场变成农村大集。
我就不评论了,只是帮大家划一下重点:
第一,三河市部分地区禁止红色和蓝色的招牌,确有其事,原话是“不允许有红底的”。
第二,上述规定是源自于三河市市委书记的要求,城市规划与风格定位是书记做的。
第三,三河市有关部门认为,红色会让人亢奋,让人烦躁。
作为科普博主,我必须严肃地澄清一下:
红布会让公牛兴奋这种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牛都是红绿色盲,根本分不清红色绿色。
至于红色对人的影响,我想大家会有不同的偏好,不同的反应,通常精神状况正常的人也不至于一看到红色就亢奋。
分享一点基本常识:
真正会令人亢奋到失去理智的,是权力。
胡锡进:三河市有必要尽快给出正式初步通报
三河市禁止商家招牌使用红蓝黑三种颜色,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介入批评,但三河市一直没有正面回应。从媒体的报道中人们了解到,廊坊市纪委已经介入调查,另外廊坊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三河市的做法持批评态度。
但不能不说,这些传递给舆论场的消息总体上太弱了,都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的,缺一个三河市或者其所属廊坊市的正式初步通报,表明官方态度。一些人会将三河市的沉默看成“权力的傲慢”。
现在出了公共舆论事件,上级机关会很关注,经常介入调查,这本是好事。但是一些地方与公众的沟通不积极,更愿意事情有了最终结果后一并通报,而在那之前可能导致的沟通断裂就顾不上了。这种做法对应不了互联网时代的现实,可能导致更多公共利益的损害。
三河的事情发酵好几天了,舆论场对其对错的判断很鲜明,也很一致,有一个正式的官方初步通报出来,这是舆论场的广泛期待。当它缺席时,人们的猜测自然会非常多,包括一些人会以为三河市至今“不认为自己做错了”。很少有人会朝别的方向想,比如三河市可能有些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或者他们在接受纪委调查,不方便回应等等。
必须指出,目前围绕这件事来自官方的信息太少了,远远支撑不了人们对事情最终将得到坚决整改的预期,有人会觉得事情可能不了了之,甚至错误的做法将被延续。
所以三河市或者它的上级单位有必要尽快给出正式初步通报,那将被视为对舆论的尊重,产生总体上的积极效果。在最终完整通报出来之前,初步的正式通报应当作为处理公共舆论事件的标配加以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