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风高奢,批量制造江浙沪千金?(图)
几年前,如果你随机抓取一个路人问:奢侈品牌子哪家强?
那ta根本不会犹豫:
“爱马仕是王,香奈儿万人之上,LV和Dior保驾护航。”
只是时过境迁,一转眼爱马仕的王冠快掉了,香奈儿不香了,LV和Dior就快掉到二线了——
反倒是以前谁也瞧不起的miumiu,增速几乎要成嫡长了!
近期出炉的Prada集团2024年财报显示,MiuMiu零售销售额更飙升至12.28亿欧元;
增速以93.2%的碾压同行,远超爱马仕的13%。
连带着母公司Prada都体验到了“一人得道,鸡犬飞升”的快感——
集团股价应声上涨18%,在一众疲软的奢侈品公司中鹤立鸡群。
原本只是Prada的副线,奢侈品里的二线,有钱人不屑,小白领买不起。
凭什么在全球经济下行、奢侈品纷纷叫苦不迭的时刻,居然弯道超车、反向吊打。
MiuMiu,到底有什么魔力?
“穿香奈儿的不一定真有钱,
但穿MiuMiu的一定是真千金。”
小红书上一直有个问题:“收入多少才能没压力穿MiuMiu?”
在很多人心中,MiuMiu好看归好看,但价格却让人脸色难看。
2000块一条的鞋带手链,3000元的亚克力发夹,堪比supreme卖过的砖。
不是鳄鱼皮不是小羊皮,皮革拼接敢卖36600,还经常断货。
饱受关注的钻石内裤,快要4万人民币……
在高价的刺激下,网友纷纷表示:
“适合少女的东西定了个不适合少女的价格。”
“我和你们这些有钱人拼了!”
说买MiuMiu的是有钱人还真没错,MiuMiu的贵,是毫无性价比的贵。
《善意的竞争》里,家道中落的富家女姜惠元抵押的是香奈儿,而不是
MiuMiu。
因为几万块买个香奶奶,咬咬牙冲块爱马仕还能安慰自己就当投资了。
但MiuMiu,它压根就不保值。
原价几万块的东西,二手只要一两折……入手即贬值。
但是鲁迅说过,凡从经济角度出发的提问,恰恰证明了你不是MiuMiu的目标客户。
“在提到月收入和保值率的时候就跟MiuMiu没什么关系了。”
翻译一下便是,“you are not invinted。”
因为它瞄准的,就是年轻的富家千金。
家里有钱,年龄尚小。
带着一种“我对钱没有兴趣”的天真,和“不知道啊,爸爸买的”的骄矜。
比起钱的衡量,MiuMiu更代表的是一种轻盈的姿态。
所以有人说:“真正的MiuMiu消费者,从来都不自己买MiuMiu。”
打了一年工才能犒劳自己一件奢侈品的牛马不会懂,MiuMiu不过是顶级富家女的zara。
你说你平常都穿GUCCI Dior,人家可能会觉得你厉害也辛苦,辛辛苦苦当牛马,也该好好装饰鞍子。
你伸个懒腰说快把MiuMiu穿成校服了,别人:公主请喝茶。
奢侈品圈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买香奈儿的不一定真有钱,但穿MiuMiu的一定是真千金。”
而买它会给人这样一种感觉,有钱到根本不需要奢侈品保值。
why?
“真正的特权不需要完美,真正的有钱也不介意浪费。”
打开互联网,你能看到关于MiuMiu质量的各种差评。
什么几千块的毛衣勾线起球,几万块的服装面料普通,下水变形之类的,还有人吐槽MiuMiu毛绒包的易脏面料。
而这,反而成了检验MiuMiu真假的标准,“要是你买的MiuMiu质量好那就是假货无疑了。”
毕竟越“麻烦”“不耐造”的材料,越能验证了她们祖传的资产管理能力——
不需要管理。
脏了,换一个就行。
就像你买hm、zara的时候,也不会指望它能当传家宝用。
不过是“季抛性衣服”,美丽就行,穿几次就扔,“谁指望卖二手包那几块钱啊!”。
也是这种“无所谓”的松弛感,吊打了买奢侈品是要保值的中产,产生了一些真的毫不费力的优越感千金。
不是穿Prada苦哈哈守江山的嫡长女,而是坐直升机收租的受宠幺女。
不是背一块爱马仕努力攀爬的老钱婢女,而是祖上三代住四合院的真祖宗。
经济学家凡勃仑的洞见:
“真正的炫耀性消费,必须包含对实用性的彻底蔑视。”
不怪有人说,“MiuMiu不是奢侈品只是大小姐的玩具。”
Miu风,批量制造大小姐?
曾经的Miu Miu,像是被Prada关在象牙塔里的“乖女儿”:
甜美的近乎谄媚,精致的毫无灵魂。
这种风格与其说是少女感,不如说是“廉价糖精式少女感”,是一种“被驯化过的幼态”。
编剧部mean girl小杜锐评:“是wanwan最想要的天真无邪豪门好嫁风。”
Unfortunately,这种不够骄傲的态度触怒了消费者,miumiu的销量一度半死不活,险些”被关闭“。
直到2022年,当设计师用妈见打低腰裙和做旧针织衫彻底撕碎“乖女儿”人设,Miu Miu才真正觉醒——
原来少女感的终极形态不是讨好,而是挑衅。
自此之后,“Miu式恶女”在小红书搜索暴涨,
所谓Miu式恶女,说白了,便是叛逆的大小姐。
MiuMiu深谙当代少女的隐秘欲望,既要看起来像“继承者”,又要表演“对继承的不屑一顾”。
于是,它化身格雷系芭蕾风最猛的兵,在clean感的基础上,加了一点叛逆。
先是用工人蓝衬衫、麻花编织毛衣、羊绒小腿袜和玳瑁椭圆眼镜奠定书卷气的基础,
再用灰调色彩、直线条剪裁增加高级冷质感,最后用撕裂裙摆、错位纽扣的设计点缀处破坏欲。
“像极了高中穿校服,学霸们不经意把裤脚卷起来的动作。”
产品上的隐秘欲望,还需要行走的种草机来放大。
通过张元英、赵今麦、李兰迪、刘浩存等明星带货,与天才“恶女”大小姐形象锁死。
品牌大使张元英每次出场,都会响起“大小姐驾到,通通闪开”的bgm。
选择刘浩存作为代言人的时候,评论区直呼般配:
“外表看上去乖乖的空空的千金大小姐但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会流露出诡异的惊悚感。”
……说的就是那个“勾勾手指我就过去了”的纯正千金大小姐味儿。
而《眼泪女王》中的金智媛、《善意的竞争》中的李惠利,更是打造了
MiuMiu影视圈千金第一股。
前者一身行头超10万,穿miu下乡。
完美符合网友对MiuMiu的幻想:
人狠话不多,又装又带感的财阀大小姐。
拜明星人设所赐,互联网上的”真千金“ootd都有了灵感参考——
毛绒包压住《经济学人》,暗示常春藤早申资格;
踩着芭蕾舞鞋在会议室门口拍照,对标陆家嘴金融新贵;
在图书馆用基础款发带扎头发,用小号留言“美貌只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优点”。
妙,真是妙啊!
简简单单就凹出了一种“人生,易如反掌“的privilege。
老K总说,衣服是穿在身上的时代精神。
心理层面的潜移默化,也让MiuMiu成为一种非常fancy的人生模板。
“你好Miu啊”“Miu系优等生”作为大小姐形容词,成为年轻女孩最想得到的评价。
于是在这种滤镜影响下,人们惊讶的发现MiuMiu不再是明星才穿的牌子——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穿得起Miu,但大家都可以有一种想当“Miu系女孩”的初心。
穿不起真Miu,就用穿搭算法无限逼近那个“不费力的赢家”人设。
优衣库白衬衫叠穿灰色针织背心、拼夕夕20元的堆堆袜,就可以搭配出同款财阀少女风。
当银行卡余额支撑不起MiuMiu门店消费,就去UR、优衣库看看:
“xxx,你到底吃了几个MiuMiu?”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所说:
“所有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服装是角色最直白的台词。”
小红书上所谓“浅miu一下”“miu式千金妆”的tag,都是希望这样的身份留在自己身上的证明。
穿着168元Miu风毛绒包挤地铁的年轻女孩,会在列车晃动的间隙想象自己是《继承者们》里体验平民生活的财阀千金;
三线城市的奶茶屋里,大学生用pdd购入玳瑁眼镜搭配旧衬衫上传至抖音,便能满足自己“全职女儿的一天”的隐秘渴望。
甚至早已习惯吃苦的打工人,在穿上Miu风超短西装后,也能做起“大小姐”的梦:
“本公主随时能给领导一个大逼兜。”
从法国巴黎到18线县城的大街上,都站满了MiuMiu的兵。
只是miu,和miu系的区别而已。
毕竟,谁会拒绝一种毫不费力的人生呢?
MiuMiu用自己的美学风格,将值得羡慕的梦想模板,从“穿着Prada的女王”,变成了“穿着MiuMiu的少女”。
只是平替多了,有时你也分不清自己穿的到底是miumiu还是minmin。
〓 minmin,一种新时代的阿迪王
这时只能安慰自己,“不是miumiu买不起,而是minmin更有性价比。”
当我们谈论Miu Miu时在谈论什么
放在过去,恐怕谁都不会将它和爱马仕放在一起对比。
“黄毛丫头,怎配和皇太后平起平坐?”
但奢侈品行业最近有点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派对:
曾经灯火辉煌,如今却人走茶凉。
在全球经济下行,奢侈品行业的凛冬之际背景下,MiuMiu的满面春风自然引人注意——
爱马仕lv向下, MiuMiu却向上。
有人说这是一场商业奇迹,但所有奇迹的背后都有必然逻辑。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老钱的神话比鳄鱼皮更容易开裂。
Gucci2024年收入下降23%,YSL 2024年收入下降9%。
这种奢侈品的马太效应中,“买得起”的中产型奢侈品品牌反而更容易受挫。
而MiuMiu质量一般、不保值的特点,加一些全世界女人都想18岁的小思。x恰恰让它这种原本的奢侈品“边缘位”,向“真正富人专属”的定位回归。
而老钱的爱,各自有各自的问题。
爱马仕的困境像极了《教父》里垂暮的柯里昂家族,二手市场里99新的birkin堆积如山;
而lv“去logo化”打不过持续制造新鲜感,本来就走年轻化路线的MiuMiu,此乃二胜。
最重要的是,老钱品牌增长乏力是因为老钱消费降级,但MiuMiu从始至终就没有锚定老钱。
它盯上的是新中产,爱的是young and rich。
微型迷你裙、芭蕾平底鞋都是年轻人的符号,ig合作的对象也都是年轻消费者的关注者。
2024年,它还和Art Basel Paris合作,通过展示各种艺术作品,呈现女性在不同领域的经历、历史和故事,精准狠抓住new money的心:
不是“装货”,而是“小资少女的必备良品”,一种“有钱但不显摆”的象征。
不是爱马仕的优雅成熟,不是lv所象征的身份地位,也不是Chanel所代表的经典女性气质。
它没有任何年龄和身份限制,少女感无关年龄,而是一种态度。
因为版本更新后,学聪明的MiuMiu的受众渴望的从来不是纯少女,而是一种姿态更漂亮的少女感。
可以是胶原蛋白,也可以是皱纹。
可以是糖衣炮弹,也可以是女性赋权工具。
它已经像一种少女滤镜,装进miumiu的衣服里,你就被修改成了少女。
时代似乎需要这样的滤镜。
正如《蒂凡尼的早餐》中赫本凝视的橱窗,miumiu的镜面倒影里,每个女性都在扮演“更自由的自己”。
无论这种自由是真实的,还是消费主义精心设计的幻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