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锡悦被罢免,韩国朝野开启“血战”(图)
历时111天,韩国总统尹锡悦迎来最终审判。
4月4日上午,韩国宪法法院就尹锡悦弹劾案做出宣判,8名宪法法官一致认为,尹锡悦严重违反了宪法和法律,并于当地时间11时22分宣布尹锡悦被罢免总统职务。
◆4月4日上午,韩国宪法法院就尹锡悦弹劾案开庭宣判。
尹锡悦由此成为继朴槿惠之后第二位被弹劾下台、未能完成五年法定任期的韩国总统。此刻距离他12月3日宣布紧急戒严已过去122天,距离去年12月14日弹劾案提交国会已过去111天。
◆尹锡悦成为韩国宪政史上第二位被罢免的总统。
对所有关心本案的人来说,可谓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煎熬。“本周或是命运之周”,这句话成为韩国媒体过去一个月来的周期性标题。这段时间,首尔钟路区宪法法院大楼前的人群从未散去。这场审判不仅决定了尹锡悦的命运,更决定了韩国的命运。
审判结果公布后,尹锡悦发表对国民谈话称,“没能达到预期,非常遗憾。”随着他被罢免总统职务,韩国须在60日内举行新一届大选,朝野两大政党将在两极严重分化的氛围中备战大选。
“前总统卢武铉和朴槿惠的弹劾程序都依据宪法顺利推进,尹锡悦的情况却有不同,他涉嫌明显的违宪行为。”曾服务过金大中和卢武铉两任总统的共同民主党东北亚合作委员会副委员长、首尔传媒大学研究生院教授权起植向《凤凰周刊》总结道,“他将弹劾问题政治化,将其推向意识形态冲突,导致国家舆论分裂和社会混乱。”
“在宪法法院的辩论过程中,尹锡悦频繁出席,煽动支持者并助长暴力。他自称法治主义者,却从未对首尔西部地方法院的暴力事件进行批评。”权起植直言,“他不再是国民的领导者,也不是保守派的领导者,而沦为了少数极右翼的代言人。”
◆尹锡悦被罢免的消息出炉后,观看直播的权起植握起拳头欢呼。(本人供图)
宣判日警方严阵以待
4月4日上午,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读了弹劾案裁决书,认为“尹锡悦宣布戒严违反宪法和戒严法”“尹锡悦发动紧急戒严出动军人进入国会违反宪法”“逮捕政治界人士违反宪法”“无证搜查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违反宪法”。8名法官一致同意罢免尹锡悦。
◆韩国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
宪法法院允许电视台直播宣判现场,还抽取了20位公众到现场旁听,结果有9.6万人在线上申请——申请竞争率以“4818比1”刷新纪录,远超朴槿惠案。尹锡悦代理人团此前表示,出于社会秩序、警卫问题等考量,尹锡悦决定缺席弹劾案宣判,只由其代理人团出庭。
宣判当日,宪法法院外的安国站5号出口空无一人。曾集结在此高呼“反对弹劾”的尹锡悦支持者陆续撤离。他们移至汉南洞官邸,试图“守护”他们的总统。与之相对,“敦促尹锡悦下台”的抗议者们在安国站6号出口进行了通宵静坐,他们朝着宪法法院高喊:“8比0,通过尹锡悦弹劾案。”
2017年3月朴槿惠被弹劾时,她的支持者偷走了一辆警车,撞向路障,导致4人死亡、63名警察和示威者受伤。为了防止悲剧重演,宣判日当天,韩国警方严阵以待。
从4日凌晨开始,韩国警方进入最高级别的“甲级紧急状态”,动员所有可用警力维持主要地区秩序。当天,韩国警方在全国部署了338支机动队,共2万余名警员,其中1.4万人被部署在市中心区域。
宪法法院方圆150米的范围内,警方设置了“真空地带”,只有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等少数人员获准进入。警车旁,防暴服、盾牌、催泪瓦斯等装备整齐摆放,以应对任何突发情况。1月19日发生在西部地方法院的暴力冲突历历在目,警方不敢掉以轻心。
◆4月4日,首尔钟路区宪法法院附近街道实施交通管制。
随着弹劾案通过,尹锡悦即刻被罢免。接下来,他将搬离首尔汉南洞的总统官邸。2017年,朴槿惠被罢免后,用了两天时间搬离青瓦台,返回三成洞的私宅。
韩媒认为,尹锡悦或将回到首尔瑞草区的私人住宅。一名警卫处的相关人士透露,由于警卫处坚信弹劾案会被宪法法院驳回,并未针对尹锡悦的私宅采取任何修缮和警卫措施。
卸任后的尹锡悦没了“护盾”,他将失去总统不被起诉的特权。随之而来的是各类诉讼。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已定于4月14日对尹锡悦涉嫌发动内乱案进行第一次公审。根据韩国法律,“若以排除国家权力或扰乱宪政秩序为目的发动暴动”,可构成发动内乱罪,主犯可被判处终身监禁、无期徒刑乃至死刑。
此外,尹锡悦与妻子金建希还可能面临“权力滥用”“经济犯罪”和“选举干预”等一系列司法调查与指控,尹锡悦的刑期可能创下韩国前总统获刑的新高。
创纪录的审理周期
从去年12月14日国会通过弹劾决议案到宪法法院宣判,111天的审理周期远超卢武铉案63天、朴槿惠案91天的纪录。38天的审议时间更是刷新韩国宪政史纪录。
去年12月3日,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令,表示此举是为了铲除“从北势力”,维护“自由宪政秩序”。这场戒严仅仅持续了六个小时,便被韩国国会投票解除。12月14日,国会通过弹劾动议案,尹锡悦的总统职权随即停止。今年1月15日,尹锡悦在其官邸被韩国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公调处)逮捕,由此成为韩国宪政史上第一位被捕的现职总统。被拘留52天后,尹锡悦于3月8日被释放。经历了11次庭审和一个月的审议,宪法法院直到4月1日才确定于4日上午对尹锡悦弹劾案进行开庭宣判。
2月25日最后一次辩论结束后,韩国宪法法院除了周末以外,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审议。直至4月2日,法官们还在对判决书的措辞进行小幅修改。
宪法法院将国会的弹劾理由整理为五大项:紧急戒严是否违宪、是否动用军警妨碍国会、是否发布第一号戒严令、是否指示逮捕主要人士,以及是否试图操纵选举委员会。
对此,国会和尹锡悦方各执一词。国会指控,尹锡悦未召开国务会议便启动戒严程序,构成违宪。尹锡悦试图动用军警围堵国会,并涉嫌指示逮捕议员与法官。尹锡悦方始终否认检方的所有指控,坚称紧急戒严行动合法,未曾命令逮捕政治人物,出动军队旨在维持秩序。
最终宪法法院的裁决指出,尹锡悦动用军警破坏国会等韩国宪政机关,严重侵犯国民的基本权利,明显违反总统维护宪法的职责。罢免尹锡悦所能维护的宪政秩序,由此产生的利益远远大于损失。
宪法法院还驳回尹锡悦关于“紧急戒严属于警告性质”的主张,认为该说法与《戒严法》所界定的戒严目的相悖。同时,宪法法院认定尹锡悦曾试图阻止国会表决解除紧急戒严案,意图动用韩国国军反谍司令部抓捕主要政治和法律界人士,其行为对韩国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宪法法院确认,韩国会提出弹劾案在程序上并无瑕疵。
最终投票的八名法官中,身为宪法法院代理院长的文炯培和李美善由前总统文在寅任命,郑亨植由尹锡悦任命。金炯斗、郑贞美、金福亨由之前的大法院院长提名。赵汉昌和郑桂先则是在去年年底由时任代总统崔相穆任命。虽然八名法官拥有不同立场,依然全票通过了弹劾案。
◆参与尹锡悦弹劾案审判的八名法官。
从法官们在庭审期间的表现来看,最终的裁决并非无迹可寻。四名全程未提问的法官中,既有被认为偏保守的赵汉昌、金福亨,也有偏进步的郑贞美、郑桂先。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基于现有证据有了判断,无需通过提问了解情况。提问次数最多的是金炯斗(12次),他的追问意在厘清程序与实体争议,为裁决的严谨性加码。
起初,外界依照历届韩国总统弹劾案的宣判时间预测,尹锡悦案将在3月第二周宣判。然而,宪法法院迟迟未能做出判决,而是接连驳回了对监查院院长崔载海弹劾案、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检察长李昌洙弹劾案、国务总理韩德洙弹劾案的裁决。有分析人士推测,可能法官意见不合,无法优先处理尹锡悦案。
曾在朴槿惠弹劾案中担任宪法研究工作组的法律专家分析道:“法官们可能为达成共识进行了长时间的审议”“亦有可能因部分法官撰写了单独补充意见而导致判决延迟”。
权起植向《凤凰周刊》指出:“法官们为了达成全员一致通过,进行了长时间的审议。另外,严重的阵营对立也是宪法法院面临的难题之一。”
社会撕裂只增不减
漫长的审理过程中,赞成弹劾的进步派和反对弹劾的保守派之间,分歧不断加深。
罢免结果公布后,一名戴着头盔、防毒面具的男子手持警棍,猛砸停放在宪法法院附近的警用公交车车窗,玻璃碎裂四溅。与此同时,大批尹锡悦支持者在法院周边高喊“弹劾无效”,摇晃路障,甚至辱骂现场警察。
◆4月4日,一名男子手持警棍,猛砸停放在宪法法院附近的警用公交车车窗。
“这是骗局!从一开始就是骗局!”一名年长的尹锡悦支持者挥舞拳头,对着宪法法院方向高喊,身旁的人纷纷附和。有人愤怒抓起塑料椅砸向周围,有人痛哭倒地,高喊“国家完了”。亦有人挥舞着星条旗,高呼“我们还有特朗普!”
近几个月来,尹锡悦的支持者每个周末都会举行大规模示威活动。在宪法法院周围,很容易见到高喊“驳回弹劾”的人群。他们通过扩音器高喊“共同民主党的‘赤色分子’(保守派对进步派的贬称)去地狱吧”,并将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的照片扔在地上,任由路人踩踏。亦有人扬言要“占领宪法法院”。
◆尹锡悦支持者对裁决结果表示愤怒与失望。
与此同时,支持弹劾的团体则在首尔光化门广场一带集结起来。4月1日下午,全国民主劳动组合总联盟和韩国劳动组合总联盟在景福宫月台前举行了500人集会,高呼“包围宪法法院”“罢免尹锡悦”等口号。
当天,以1979年军事政变为背景的热门电影《首尔之春》导演金成洙和演员朴海日等1025名电影人发布视频,呼吁尹锡悦下台。一分钟的视频中,出现了民众集会要求罢免尹锡悦的场景,视频还引用《暗杀》《分手的决心》等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必须告诉大家我们战斗过”“我们要回到崩溃之前”。电影人们呼吁道,“这个电影的主人公不是尹锡悦,而是大韩民国的民众。”
出版界也紧随其后。4月2日,1086名韩国出版人联署声明痛斥“紧急戒严令践踏出版自由”,直言“21世纪出现控制媒体的总统令人羞愧”,呼吁宪法法院全票通过弹劾,“捍卫法治根基”。
◆示威民众听到尹锡悦被罢免的消息,开心欢呼起来。
近一段时间,宪法法院官网的留言板上充斥着“准备流血牺牲吧”“卖国势力帮凶”之类的极端言论。部分帖子还曝光了法官的私人信息,试图将网络暴力延伸至现实。为此,警方将八名法官的警卫团队规模增至原有两倍以上。
即便如此,多名韩国记者和学者仍向《凤凰周刊》感慨,尹锡悦弹劾案如果通过,会带来短暂的动荡,而一旦不通过,将给整个韩国社会带来地震。
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李在默指出,由于宪法法院宣判一再推迟,让政局不确定性增加,保守进步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加剧,街头政治已成为日常,韩国社会撕裂程度只增不减。
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3月初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民众对社会矛盾严重程度的认知达到2018年有相关调查以来最高水平,其中最严重的矛盾是进步与保守的对立。韩国《东亚日报》指出,相较于贫富差距等其他矛盾,政治阵营矛盾已成为阻碍韩国社会团结的更重要原因。
朝野均在加强党内团结
尹锡悦被罢免后,现任国务总理韩德洙继续代行总统职权。接下来,韩国须在60天内举行总统选举。
有观点认为,6月3日可能成为选举日。这一天是自4月4日算起的第60天。朴槿惠于2017年3月10日被裁决罢免后,当年的大选便是在之后第60天,即5月9日举行的。若选举日定在6月3日,根据《公职选举法》,大选候选人登记时间为5月10日至11日;正式竞选期为5月12日至6月2日,共22天。
韩国4月3日发布的一项民调显示,51%的受访者希望下一届政权由在野党执政、实现政权更替,支持执政党国民力量党继续执政的受访者仅为33%。
面对即将到来的“血战”,韩国朝野两党比任何时刻都清楚加强党内团结的重要性。
共同民主党人士表示,“总统选举的关键在于维护政党内部的团结,以集团形式进行选举。”有分析认为,共同民主党之所以在2022年的韩国总统选举中失败,是因为其无法以“一个团队”的姿态参选。
李在明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近来他一直在与党内人士会面,并多次强调融合。3月12日,李在明与党内“非明系”(非李在明派)人士举行以“克服国难”为主题的座谈会。在位于景福宫站的抗议帐篷内,李在明与前庆尚南道知事金庆洙、前国会议员朴用镇、前国会事务总长李光宰、前总统秘书室长任钟晳等人举行会谈。据悉,这次会谈由李在明主动发起,他身边人士表示,“本次会议意在超越派系,共同谋求应对之策”。
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内部,原本激烈对抗的派系因李在明被判无罪而暂时休战。在“反李在明”的大旗下,前党首韩东勋的亲信、国民力量党议员朴正勋公开表示,要与亲尹锡悦派进行和解。
◆4月4日,审判结果出炉后,尹锡悦的支持者痛哭流涕。
3月31日,朴正勋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现在,大韩民国的主要敌人是李在明。如果李在明掌权,国家就会被毁灭。我们应该放下仇恨,专注于大韩民国的未来。”亲尹锡悦的议员金基贤对此回应说:“如果我们不能在战场上团结起来,还能对历史负有怎样的责任?有了这个决心,我们党必能团结在领导层周围,为保护大韩民国的宪法秩序而奋斗。”
执政党内候选人扎堆
在韩国盖洛普3月28日公布的最新民调中,李在明以34%的支持率在一众政治家中遥遥领先,韩国雇佣劳动部部长金文洙以8%紧随其后。前国民力量党代表韩东勋为5%,首尔市长吴世勋与大邱市长洪准杓都为3%,前祖国革新党代表曹国为2%,国民力量党议员安哲秀为1%。
与共同民主党较早确定候选人不同,国民力量党要在短短两个月内克服党内分裂,选出总统候选人。外界预测,最终的候选人将在金文洙、安哲秀、吴世勋、刘承旼、韩东勋以及洪准杓中产生。
73岁的金文洙曾三次当选国会议员,两次担任京畿道知事,目前是韩国雇佣劳动部部长。他因对尹锡悦的绝对忠诚而受到国民力量党支持者的青睐。然而,鉴于他在日韩历史争议、劳工政策及政治立场等问题上的极端言论,恐怕很难获得中间选民的支持。
64岁的吴世勋是首位四次当选首尔市长的政治家,被认为有望在首都圈争取更多选票。首都圈也是国民力量党势力较为薄弱的地区。但在党内,吴世勋的影响力较弱,能否脱颖而出存在不确定性。
洪准杓是大邱广域市市长,该市被视为保守派的核心基地。洪准杓曾五次当选国会议员,并担任过庆尚南道知事,是党内极为资深的政治人物。他曾在2017年总统选举中代表保守派参选,并在2021年再次竞选总统,党内初选时败给尹锡悦。这也是这位72岁政坛老将冲击韩国最高公职的最后一次机会。
共同民主党内有人担忧,负责管理提前选举的韩德洙可能会拖延发布选举公告,为国民力量党争取更多时间。如果不进行公告,总统选举程序就无法启动,韩国政局可能陷入混乱。
即便挑战重重,暂时摆脱“司法风险”的李在明早已开启竞选之路,甚至扮演起“准总统”的角色。他于3月26日南下至庆北安东,连续三天在灾区一线视察山火状况。在位于山清郡的山火现场指挥所,李在明与山林航空本部的工作人员会面。他还走访了庆尚南道山清郡的儒士文化研究院以及收容山火灾民的丹城中学,慰问受灾民众。
◆韩国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早已开启竞选之路。
尹锡悦案宣判前夕,李在明也不忘身体力行,影响舆论。他带领党内议员每天在国会周围游行近9公里,并前往宪法法院附近的光化门助力抗议活动。
4月1日,李在明在社交媒体上发帖,呼吁宪法法院“以8比0全票罢免内乱首犯尹锡悦”。他写道:“是我们伟大的国民在去年12月3日用血肉之躯挡下了戒严军的军靴,是国民让弹劾的列车驶向国会、驶向宪法法院。让我们再次行使自己的权利,恢复宪政秩序。”
李在明还于3月31日向韩德洙发出会面请求。总理办公室以国家经济和民生问题应优先处理为由拒绝会面。据悉,李在明曾两次致电韩德洙,还发了一次短信,后者始终未回应。
当天,恰逢李在明作为证人被传唤出庭大庄洞开发贪腐案的日子。不过,他并未出庭作证。他在缺席理由的说明书中写道:“作为党首,议政活动受到干扰”,并表示自己“对大庄洞开发贪腐案并不了解”。
对国民力量党来说,总统再次被罢免,挑战势必会加剧。但如果能以新的候选人为中心迅速重组,仍有可能重新凝聚起来。2017年朴槿惠被弹劾后,保守阵营虽然在大选中惨败,但依然通过重组实现了复苏。
对在野党而言,弹劾案的通过使其有望在接下来的提前大选中占据有利地位。不过,主导发起弹劾引发民众的政治反感,共同民主党难辞其咎。由于李在明二审被判无罪,共同民主党无需担心内部斗争,预计将以统一的姿态迎战。
对中间选民来说,他们早已对既有的朝野恶斗感到疲惫。有分析认为,这也许会为主张第三势力的政治团体(如正义党、新保守党或其他中间派政党)提供崛起的机会。但在当前的韩国政治结构中,打破两党格局较为困难。
权起植总结道,韩国自1987年6月民主抗争后终结独裁,奠定了形式上的民主制度,但帝王式总统制的问题和朝野对立的政治文化依然未变,军队和检察机关的民主化也未能充分实现。“正是在这一不完善的体制下,韩国才会发生如此荒唐的戒严事件。”
“正如唐诗中的那句‘春来不似春’,韩国的民主之春似乎仍未真正到来。”权起植坦言,“下一届政府必须通过大胆的制度性改革,确保非法戒严从根本上被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