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焦点】特朗普 “关税炸弹”美元跌至年内低点 | 欧元高位震荡 为半年新高(组图)
特朗普 “关税炸弹”美元跌至年内低点
美元指数走势 – 上周美元指数呈现先抑后扬的震荡走势。
周中,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宣布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国家征收至少10%的“对等关税”,并对部分国家实施更高关税(例如对中国商品加征34%、欧盟20%、日本24%等),其中基准10%关税于4月5日起生效,更高的国别关税于4月9日执行。这一出乎市场预料的激进贸易措施打击了投资者对美国政策和经济的信心,避险情绪并未如以往贸易摩擦时那样推升美元,反而导致美元指数在消息公布后不涨反跌,一度跌至年内低点。
金融市场开始担忧关税政策可能削弱美国经济基本面,美国资产的吸引力下降,美元短线遭遇抛售压力。不过,随着周五风险偏好急剧下降(全球股市下挫)以及美国公布强劲就业数据,美元在避险买盘推动下部分收复失地。
截至4月4日纽约汇市尾盘,美元指数回升并收于103.0附近. 另一方面针对关税风波,美联储官员强调将保持政策耐心。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4月4日表示,预计最新关税举措将推高美国通胀并拖累经济增速,在关税的最终影响尚不明朗之前,美联储不会轻易调整利率。这一表态表明,美联储短期内倾向按兵不动,既不会因经济放缓风险骤降利率,也会警惕关税带来的通胀上行压力。
这一立场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美元,因为市场削减了对美联储迅速降息的押注。与此同时,美联储密切关注的核心通胀指标依然偏高:最新公布的2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8%,月率上涨0.4%,均略高于市场预期和前值。
作为美联储衡量通胀压力的关键指标,PCE的走高强化了市场对于联储在短期内维持利率不变的预期。也就是说,即便面对贸易不确定性,美联储仍倾向于暂不降息观望,这种政策基调在中期有利于美元稳定。
另外,上周公布的多项美国经济数据对美元形成交叉影响:一方面,美国制造业出现放缓迹象。供应管理协会(ISM)的报告显示,3月ISM制造业PMI降至49.0,低于预期的49.5,也低于2月的50.3,时隔三个月再次跌破荣枯线50,表明制造业活动重现收缩。
在订单减少、产出放缓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价格支付分项指数飙升至69.4(2月为62.4),创下自2022年6月以来的新高,显示企业投入成本因关税等因素大幅上升。制造业景气下滑叠加价格压力上升,令市场对美国增长前景产生顾虑,一度拖累美元走势。
另一方面,服务业和就业市场数据依然坚挺:4月初公布的3月ISM非制造业指数仍处在扩张区间,而3月非农就业报告远超预期。美国3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2.8万人,大幅高于预期的13-14万人,创下近几个月来的最强劲增幅;失业率小幅升至4.2%(符合预期);平均时薪同比增速从4.0%放缓至3.8%。
就业增长加快但薪资涨幅放缓的组合,市场认为 “增长强劲且通胀可控” ,减轻了美联储迅速降息的压力。超预期的非农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在4月4日当日大幅反弹0.9%,重新站上103关口。
总体来看,美国经济数据呈现 “通胀高企但增长韧性尚存” 的局面,制造业受关税冲击走弱,但就业和服务业相对稳健。这种背景下,美联储货币政策短期维稳的预期增强,帮助美元在周末前扭转颓势。
欧元高位震荡 为半年新高
上周欧元兑美元呈高位震荡走势,受美元走软带动一度升至1.0955,为半年新高,周涨幅约1.2%。整体行情主要由美元主导,欧元自身缺乏明显驱动。欧洲央行上周无政策会议,副行长德金多斯表示4月决议“仍难预判”,表明其对政策路径持谨慎态度。
考虑到通胀趋缓及贸易不确定性加剧,市场普遍预期欧洲央行可能暂停进一步紧缩步伐。数据方面,欧元区3月服务业PMI初值降至50.4,制造业PMI虽反弹至48.7但仍处收缩区间,反映经济增长动能偏弱。
通胀方面,3月调和CPI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0.6%,大体符合预期,但法国、西班牙等成员国CPI回落明显。核心通胀粘性犹存,制约央行政策操作空间。此外,美国加征汽车关税引发德国与欧盟方面强烈反应,忧心汽车产业遭重创,加剧欧元区外部风险敞口。
总体来看,欧元在基本面支撑不足、外部扰动上升的背景下,预计短期内仍以震荡整理为主,后续走势高度依赖欧洲央行的政策信号及区域经济数据修复程度。
英镑行情稳健 政策谨慎维稳
英镑兑美元上周表现相对稳健,整体在1.28至1.31区间震荡。尽管美元波动加剧,但英国并非本轮美国关税政策的直接目标,英镑未受到显著影响。
周线略微下跌约0.4%。英国央行政策方面延续稳健立场。行长贝利近期表示,尽管通胀短期可能因能源因素回升至3.7%左右,但整体通胀已大幅降温,不会引发加息周期重启。
外部委员梅根·格林指出,公众通胀预期虽有上升,但尚未失控,贸易冲突对英国可能是“通缩而非通胀冲击”,因此无需紧急应对。经济数据有限,建筑业PMI回升至46.4但仍低于荣枯线,新订单连续下滑反映建筑行业需求疲软。
3月综合PMI升至51.0,创半年新高,显示服务业略有企稳。失业率维持在4%左右,薪资增速有所放缓,显示劳动力市场仍具韧性。
英镑短期走势更多受到外部货币表现驱动,若美国经济或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英镑将被动跟随。在缺乏本国强势数据推动的情况下,预计英镑兑美元将继续维持窄幅震荡态势。
贸易阴霾与数据疲软双重夹击 澳元持续下挫
澳元上周表现疲软,兑美元下跌近4%,从0.62跌至0.60,成为主要非美货币中跌幅最深者。其弱势主要受全球贸易紧张情绪打击以及中国经济不确定性拖累。
澳洲联储4月1日会议维持基准利率在4.10%不变,为2月降息后的首次维稳。声明强调全球风险上升,尤其是美国贸易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将保持灵活,必要时可进一步宽松。同时删除“对降息需谨慎”与“通胀上行风险”措辞,被市场视作基调偏鸽派。
不过,行长布洛克在会后澄清本次会议未讨论降息,强调需等待更多就业与通胀数据。当前澳大利亚失业率仍处于3.8%的低位,劳动力市场相对紧俏,支持RBA观望立场。经济方面,2月零售销售仅增长0.2%,显示内需持续疲软。
大宗商品价格亦受压,铁矿石、铜等下滑,削弱澳元外部支撑。中国方面虽部分数据改善,但整体信心不足,未能提振市场情绪。展望后市,若贸易冲突升级或中国复苏乏力,澳元或继续承压。除非全球风险偏好明显回暖,澳元短期反弹动能仍显不足。
日元涨势起 斩获近 2% 升值幅度
美元兑日元上周震荡下行,从149.8下探至146.9,日元全周升值近2%。在避险情绪升温背景下,投资者重新配置日元等传统避险货币,推动日元成为上周表现最强的G10货币之一。
日本央行方面,尽管通胀依旧高于目标(2月CPI同比3.6%,核心CPI为3.0%),但行长上田和夫强调目前仍需维持宽松,以观察通胀是否“持续且稳定”达标。最新东京CPI显示3月同比上涨2.9%,核心通胀升至2.4%,虽回落但仍属高位。
春季劳资谈判(春斗)结果利好,日本大企业平均涨薪幅度达到5%以上,为近30年最高,为日本内需修复提供重要支撑。市场预期若薪资带动物价持续上升,日本央行或在年中后逐步考虑退出YCC甚至加息。
官方汇率干预方面,日本财务省态度谨慎,虽持续关注汇率,但当前日元升值并未引发政府担忧。若未来美元反弹致日元再次逼近150,干预概率可能上升。
当前阶段,日元走势更多由全球风险偏好主导,若美债收益率走低、股市下行或宏观环境动荡,日元可能进一步获支撑;反之则回归震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