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疯狂!因一箱龙虾,这个毫无存在感的法国小岛被美国开出99%最高税!全球看懵了…(组图)
2025年刚开年没几天,国际新闻就给咱们整了个大活儿!
最近,一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鱼虾”,意外成为了美法贸易战的导火索,让一个只有5800多人口的法国海外小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Saint-Pierre-et-Miquelon),一夜之间成为悲催躺枪的全球“关税之王”。
是的你没看错,这个北大西洋如同世外桃源般的法国小岛,如今突然成了全球关税最高地区!
而这一切,都和唐纳德同学的关税“算法有关。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这小岛座离加拿大纽芬兰岛东南边不远,是法国在北美仅剩的海外领地,平时低调得都没啥存在感。岛上居民不到6000人,经济主要靠渔业维生,生活简单又平静。
而美国这回的关税制裁操作,让这个“存在感极低”的岛屿,一夜之间登上了全球头条。
事情的起因挺简单,但说起来就很离谱了……
2024年,有个美国买家从岛上买了340万美元的货,主要是龙虾和鳕鱼。可这岛全年从美国进口的东西才10万美元,可能是这贸易差额的数字太显眼,算法就“看不顺眼”了。
原因很简单——特 朗普政府时期设定了一套极其复杂的自动关税算法,也被戏称为“特 朗普关税公式”(Trump Tariff Algorithm)。
该算法的逻辑大概是:一旦某地的某种商品引起贸易不平衡或被视为“倾销风险”,系统就会自动触发惩罚性关税,并“量化打击”。
于是,就这么一批法国小岛的龙虾和鱼,居然被判定为“贸易威胁”,最终被美国海关系统开出一张“99%超额关税单”!
但问题是,这个法国小岛跟美国的贸易往来也微乎其微,基本上连个浪花都掀不起来。全年出口额只有不到200万美元,大多数是冷冻海产,连一块纽约的豪华写字楼地租都不够。
但这回,这批龙虾和鳕鱼竟成为“通敌证据”,被打上“贸易违规”的标签,整个岛的出口也被一锅端!
政治博主德鲁·帕夫卢说:“这算法一看你出口多进口少,就觉得不对劲,直接算出个99%的关税!”
岛上一个海鲜厂老板Jacques无奈地说:“我们才几千人啊,哪特么有能耐影响美国经济??这也太不合理了。”
这座岛的经济体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全年出口总额不过几百万美元,其中鱼虾类出口只是杯水车薪。
如今却被美国“算法关税”锁死,还直接成了全球平均关税水平最高的地区。一跃超越那些长期被制裁国家,什么朝鲜、伊朗、叙利亚,全都靠边站。
消息一出,全世界都懵了。《时代》《金融时报》《经济时报》,连法国的《巴黎竞赛报》《BFM》都来报道,标题一个比一个醒目。
《伦敦经济学人》直接评论:一条鱼,引发一场外交事故,这简直可以写进政治荒诞剧剧本里。
就连不少美国媒体也忍不住吐槽:这是“算法疯了”?还是“特 朗普遗产”的又一奇葩续集?
岛上的居民更是一脸懵。岛议会直接发出声明称:“这完全是疯狂的、荒谬的、不成比例的惩罚。”
更离谱的是,这龙虾和鳕鱼出口也不是为了图什么大市场,只是一次正常的贸易流程,偏偏在“算法扫荡”中撞了枪口。
看到这场“离谱征税风波”愈演愈烈,隔壁的加拿大也坐不住了。
加拿大渔业专家奥登·洪沃赫警告:“25%关税美国买家就不买了,50%更别提,渔民只能降价,赚不到啥。”
而对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来说,50%的关税根本不是个“涨点成本”的问题,而是彻底斩断了它和美国市场之间的命脉。
作为法国的海外领地,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在国际贸易的大棋盘上并没有太多发言权,他们的命运往往要靠法国乃至欧盟来“代为转述”。
而眼下,这场突如其来的高关税风暴中,法国政府的态度仍旧模糊不清,岛上的人们却已经在现实中体会到了什么叫“躺着中枪”——订单锐减,出货困难,日子一天比一天紧巴。
“但还好,谢天谢地,我们还有中国!”
Cap Dauphin合作社的泰克尔女士轻轻松了口气。她提到,近年来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简直惊人:“你知道吗?亚洲人真会整龙虾!有人能把活龙虾保存在特制的冷水管子里,一放就是几个月。”
她笑着补充道:“冬天的龙虾,被运到韩国、中国,居然可以在那边保存好几个月,有的甚至能撑到春节才上桌!”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对于长期依赖美国这一个大客户的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来说,说转向亚洲市场,谈何容易?
物流系统几乎是一张白纸,语言沟通更是道道障碍,更别提对亚洲消费者的习惯和需求知之甚少。一句话,门是有的,但想走出去,脚下还得先铺路。
如今,社交平台上已经出现不少行业账号发声:
“如果算法真能决定关税,那我们干脆让AI统治WTO算了。”
“以后鱼要申请签证才能进美国了?”
“5800人遭全球最狠制裁?美国真会挑软柿子捏。”
不过,当地渔民倒是相当地乐观和可爱。一位渔民Jean打趣地表示:“我爷爷熬过了二战,我爹挺过了渔业危机,现在轮到我了,车到山前必有路!”
无论真相如何,这场“海鲜惹祸”的风波,已经在全球贸易领域投下了震撼弹。
而被“算法制裁”的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可能也将成为未来贸易谈判中的经典“黑色案例”。
谁能想到,一座默默无闻的小岛,竟然因为一条龙虾、一条鳕鱼,莫名其妙“挑战”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全球化的荒诞故事,又添一笔。